美關稅風暴 海運大砍班救價
全球海運謹防美國關稅風暴,隨貨量、運價減弱,本周起跨太平洋東行航線(亞洲-北美)航班未來五周取消率飆至47%新高,船公司大量抽船減班救「價」。
目前運價已下跌至去年以來最低,美西線運價貼近成本價,關稅風暴打亂船公司美國線4月喊漲計畫,傳出馬士基等通知大型客戶4月上半月凍漲搶貨,但多數航商屏息以待美國關稅具體落實在那些國家,預估可能造成供應鏈洗牌,船公司將重新部署航線與調度船舶因應。
業界吐苦水,美國接連發動關稅戰,加劇供應鏈混亂,從一開始躲避關稅搶運,到放緩出貨轉為觀望,反映在美國貨櫃進口量,從去年12月年增14.2%、今年1月年增13.7%,到2月年增3.4%,寫16個月來最小增幅,預估3月將是分水嶺,4月新關稅通膨預期心理,恐加劇消費縮手影響貨量。
海運界擔憂,美國關稅戰開打,引來其他國家全面報復,將重擊全球貿易,造成供應鏈混亂甚或碎片化,讓美國經濟面臨衰退風險、二次通膨可能性急升,壓抑需求影響海運貨量與運價。全球海運承擔全球約80%貿易,每年貢獻價值約14兆美元市場,勢將首當其衝,考驗船公司航網布局與船舶重新調度能力。
但往好處想,一旦美國新關稅明朗化,可望讓貨主增加可預測性恢復出貨,海運跟著穩定。同時,船公司也抽船減班挺價,德魯里預估未來五周(3月31日至5月4日)跨太平洋東行航線航班取消率47%,跨大西洋西行航線取消率28%,亞洲至北歐及地中海航線取消率25%。
貨代業者透露,船公司仍計畫4月15日每40呎櫃喊漲GRI約1,000美元,看好4月底、大陸五一長假前,傳統上會有一波出貨。美國線新年度長約進入密集簽約期,船公司必須拉漲現貨價挺長約價,但是如果新關稅戰衝擊貨量,屆時在貨少、船多的壓力下,也有可能反轉為一場搶貨運價戰。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國際航運分析機構研判,這波運價下跌主因,是需求減弱、海運聯盟重組,及空白航行數量減少所致。Alphaliner預估,今年新增運力200萬TEU,運力供給大於需求,是海運業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