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預算腰斬帶頭跑業務 力拚百工百業大商機 黃仲銘拚AI 「對未來要有想像力」

 黃仲銘
黃仲銘

黃仲銘去年接下資策會董事長,隨即面臨立法院刪減預算衝擊,被迫成為史上最敢衝業績的資策會董座,以完成百工百業導入AI加速升級的使命。

作者:財訊雙週刊/林苑卿

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今年1月分,李登輝基金會和資策會合辦了一場的「數位李登輝─數位新生/聲生不息」的閉門活動,以紀念李前總統102歲的冥誕。這是由李登輝基金會董事長李安妮,委託資策會執行的「數位李登輝」計畫。

資策會透過李登輝生前的談話、影像和著作訓練出來的語言模型,模擬了李登輝的聲音與思維,除了可以聊天互動,也重現了他生前經常唱的日文歌《千風之歌》。宛如原音重現,也讓李登輝女兒李安妮感動到眼淚奪眶而出。不過她隨後笑說:「唯一美中不足之處,是爸爸唱的時候,其實是會走音的!」

支持這項計畫誕生的是資策會董事長黃仲銘,當天他也出席這場活動,印象很深刻。當天李安妮看著數位李登輝,就像是見到父親重生,於是情不自禁提問一個介懷多年的心事:「爸爸,我知道您一向重男輕女,然後⋯。」沒想到數位李登輝第一句話就回應:「安妮,妳要知道爸爸是很愛妳,當時是⋯。」黃仲銘說,他就看到李安妮內心深受感動,就像見證一場她與父親和解的過程。

從建言者到參與者 醉心新科技毅然投入資策會

透過「數位李登輝」,黃仲銘其實是想藉此讓更多人見證到,未來AI在百工百業的應用,可以有更多的想像空間,甚至在未來的機器人,其實也需要透過AI來學習。這也正是當初行政院院長卓榮泰,延攬黃仲銘接任資策會董事長時付予的重要任務之一。

《財訊》雙週刊指出,2024年6月,黃仲銘接任資策會董事長,外界好奇曾創辦過體感娛樂設備大廠智崴資訊,也擔任過行政院政務顧問、台南市政府市政顧問、自來水公司監察人、港都科技三三會會長、高雄港都上市櫃企業家協會會長,卻從未有財團法人經驗的他,為何這次會點頭接下資策會董事長一職?

黃仲銘笑說,離開創辦的智崴資訊之後,大部分時間就是投資新創、培養新創;因為在資訊業待了20年,對國家的科技發展比較熟悉,有時候會向政府提出一些建議,「所以後來卓院長就打電話給我說:你現在做投資,然而現在AI剛開始,你又有很多想法,要不要考慮來幫國家做點事?」

他認真思忖了一下,資策會身為政府的智庫,可以去協助現在的百工百業AI化,也就是透過AI協助產業提升效率;同時也可以從中培育出更多人才,成立新創公司,並引薦可能的投資方,讓AI生態逐漸成形,甚至讓台灣藉此有機會催生如谷歌、臉書、微軟等開發出平台的巨擘,「再加上自己個性也喜歡接受挑戰,喜歡做新科技,相信未來應該有機會開發出很多AI的新應用。」

「在AI的時代,對未來要有想像力。」黃仲銘直言,他上任之後就立即邀請資策會資訊處處長戴偉峻,在台南沙崙成立資策會人工智慧研究院並擔任院長,未來這裡也將會成為台灣AI重鎮。為了帶頭做AI示範計畫,行政院也推動「大南方新矽谷計畫」,並由資策會人工智慧研究院負責執行由經濟部商業署、數位產業署分別主導的智慧餐飲、智慧醫療計畫。例如,可以用機械手臂搭配AI,解決餐飲業人力不足的問題;透過護理機器人搭配AI,協助巡房、送藥、記錄病人生理跡象等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資策會人工智慧研究院也是現今台灣唯一具備晶片安全檢測技術的單位,以防堵晶片資安洩露。在這裡,採用AI檢測,時間可以從過去一兩個禮拜,大幅縮減至一天就可以完成。此外,資策會還有AI機器狗、AI資安、AI打詐等專案,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當中。

資策會要投入這麼多前沿的技術研究與實際落地應用的專案,背後肯定需要龐大的經費支撐。但是,在黃仲銘上任後沒多久,立法院就刪減資策會的主管機關數發部預算,連帶資策會的運作經費也受到影響,成為黃仲銘面臨的最大考驗之一。「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對資策會算是很大的衝擊,因為預算就是少了1/3。」黃仲銘苦笑說。

為了保障同仁的工作權益,黃仲銘上任之後就鼓勵團隊,善用資策會高達1500多項的專利技術增加「政收」與「民收」,就是除了政府部會委託的研究之外,也要多跟民間企業合作,包括技轉等,增加收入來源。黃仲銘自嘲:「我成為最會跑業務的資策會董事長。」

從創業到跑業務 盼培育年輕人勇於投入新創

「董事長比我們還要衝,都是他領軍在前面,然後我們跟著他去國營事業或部會爭取執行的專案。」戴偉峻表示,黃仲銘是他看過跑業務最勤快的資策會董事長。黃仲銘也笑說:「朋友都笑我說,以前創業要去跑業務籌錢就算了,現在來資策會還在做同樣的事情。」但是他也樂觀預期,無論政府或企業都需要AI化,資策會也順水推舟找工作來做;但也不會為了爭取收入,違背要「與民興利」的角色與功能,這中間的確需要謹慎小心地拿捏分寸。

過去,黃仲銘在學界任教20年,心心念念於人才培育。現在,《財訊》雙週刊也發現,他也非常鼓勵同仁做好研究後,若有好的商業模式,可以選擇從資策會出走創業,甚至讓公司有機會走上IPO(首次公開發行)。「這樣才可以吸引有企圖心的年輕人,願意來資策會先做研究,將來也有機會可以成為上市櫃公司的老闆,或被大公司高薪挖角;這樣的循環對資策會來說是健康的,而且也可培養出世界級的人才。」曾經輔導過很多新創走上IPO的黃仲銘胸有成竹地說。 …(更多精彩內容,詳見《財訊》雙週刊第735期)

更多財訊文章

友達柯富仁:川普對等關稅影響恐逐步發酵 觀察需求衰退關鍵在這個時間點

台積電違反美國晶片禁令!華為事件延燒...中美AI戰升溫,與英特爾合資案再掀關注

川普會面網紅30分鐘,國安會6高層被炒!掀開川普用人哲學:關鍵在他覺得你夠不夠「MA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