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I 2023】生成式工具會扼殺人類的創意嗎?李怡志:並不會

生成式工具的出現會不會扼殺人類的創意,是一直存在的討論。在《2023 Generative AI 年會》,政大新聞系助理教授李怡志從他教學經驗的角度分享「誰說生成工具會扼殺創意?」。

李怡志先是分享了由 PISA 建議三種類型的創造力,分別是改進型創意(Improvisational Creativity )、合併型創意(Combinational Creativity )、全新的創意(Novel Creativity )。

創造力如何產生?

進一步追問創造力如何產生,則可從薩塞克斯大學資訊學系的認知科學研究教授 Margaret Boden 所提出的 conceptual space 理論來了解。

他認為,創造力可以分四種:已知的(known concepts)、合併型(combinational)、探索型(exploratory)和昇華(transformational)。其中,又以昇華為最困難。

李怡志舉例,像是家用電話是種已知的概念,在電話加上螢幕就成了種合併型概念。接著,人們開始探索有沒有辦法讓電話帶著走,於是出現了手機。而 iPhone 的出現,正是種昇華。

以上四種創造力產生的方式,也能在生成藝術(Generative Art)中的教學運用。

拆解美學的歷程,可以分成三個階段,分別是:

  1. 想像力 (Ideation)

  2. 執行 (Execution)

  3. 反饋(Appreciation,知道自己做的好不好)

但對於設計師和非設計師的差別,在於前者這三個都是等大,而且可以找到交集處;但後者則會三個階段都比較小,比較少有交集。

生成藝術工具的出現,改善非設計者的執行痛點

李怡志以校園 AI 工作坊為例,希望帶領非設計領域的人,透過「修改」和「合併」在短時間內,來學習、展現創意歷程。

AI 工作坊是怎麼進行?教師會引導學生透過修改文字的方式(Text prompt improvemet)來改變原先生成的圖像。以及,透過不同 prompt 的合併來產生生成圖像。像是,結合不同物體像是玻璃杯、鍵盤、腳踏車和沙發等(本次演講即展示不少學生作品,例如一個可以騎乘的沙發,它可以當作交通工具,也是可以坐下休息的物體)。

對非設計領域者來說,可透過在已知概念中加上/微調新事物,或是結合不同已知概念的方式。對於學生來說,都認為自己在美學歷程中的想像力、執行力上有明顯地進步。

李怡志總結,過去非設計師者有想法、在執行力上容易遇到困難,生成藝術工具的出現,幫助人克服「從不會到會」歷程中的挑戰。

本身有設計背景的人,在想像、執行力等階段都有一定的能力,因此使用生成藝術工具增強了他們的能力,從「會到強」的歷程,也能夠在與生成藝術工具協作過程中,有許多意料之外的想像。

 

有關「2023 Generative AI 年會」可參考:

 

核稿編輯:陳涵書

《商益》主張「商業是最大的公益」,報導專注於讓讀者理解資本力量、商業本質以及財經語言。歡迎加入 Discord 社群,並免費註冊訂閱商益電子報

延伸閱讀:
OpenAI 是 CloseAI?尹相志:任何強迫別人開源的都是耍流氓
李慕約:AIGC 需要培養的四種能力與精進技巧的三種方法
李怡志:有了生成式 AI,大多數人都可以表達自我
【GAI 2023】AmazingTalker 運用 AI 工具,改善工作流程
我要幫創作者建立個人媒體帝國!估值6.5億美元的電子報平台Substack如何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