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爾說的話能信嗎?

聯準會上週公佈7月份會議紀要,內容提到,聯準會內部官員認為,由於貨幣政策存在較長的滯後性,當前貨幣政策有過度緊縮的風險,可能超出維持物價需要的水平,這段紀要被市場理解為,緊縮政策即將放緩,升息週期已經逼臨尾聲。

以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Fedwatch觀察,市場預估九月升息兩碼的機率,已經提升至近六成,升息三碼機率約四成,聯準會近期的緩和言論,有意暗示升息週期來到尾聲。

資料來源:Fedwatch
資料來源:Fedwatch

從措辭來看,這次會議紀要,與鮑爾在7月FOMC會議的發言類似,當時鮑爾釋出不排除未來有下調升息幅度的可能性,但也不完全說死,並透露這將取決於經濟數據的表現。

換句話說,既然通膨已經見頂,且通常貨幣政策的滯後性,通膨接下來幾個季度將會高速下行,聯準會貨幣政策的重點,就已經不再是控制通膨,而是避免經濟硬著陸。

那麼,美國到底是否會進入嚴重經濟衰退呢?從官方角度來看,美國總統拜登曾表示美國經濟不一定會陷入衰退,聯準會主席鮑爾也強調將努力實現經濟軟著陸,加上能源價格下滑與通膨預期降低,市場有不少投行認為經濟有能力軟著陸。

不過,我的想法是,不應經由聯準會或拜登的談話,來判斷經濟能否軟著陸,畢竟,官方從政策面而言,始終需要安撫市場情緒,實體的經濟情況,不可能由官員的口中具體了解,即便聯準是美國貨幣政策獨立機構,不受執政黨的干預,但聯準會的中長期目標是確保經濟穩定發展,所以更不會允許市場情緒過度悲觀。

如果我們把鮑爾從過去兩年來,對市場的談話做回顧,就會發現,鮑爾基本上所有的看法,都有明顯的滯後性,通常他認為不會發生的事情,往往過了一個季度後都會發生。

廣告

以下表來看,鮑爾在2021年初認為,量化寬鬆政策不會引起通膨,結果到年中通膨開始發酵,鮑爾則發表談話,認爲通膨是暫時的,一直到下半年承認錯誤,改口通膨非暫時性的。2022年初至今,鮑爾表示經濟有能力軟著陸不會衰退,結果上半年連續兩季GDP負增長,進入技術性衰退,近期鮑爾又出來緩和談話,可以看到是經濟數據與鮑爾談話的脫鉤。

2021 Q1:QE不會引起通膨

2021 Q2:通膨是暫時的

2021 Q3:好吧通膨很高但現在是高點了

2021 Q4:好吧通膨很高而且非暫時的,但就業市場很好啊不用怕

2022 Q1:我們需要加速緊縮來控制通膨,但不用擔心經濟,我們有信心軟著陸

2022 Q2:第一季經濟負增長,但沒有衰退風險

資料來源:Twitter
資料來源:Twitter

所以,官員的談話目的在安撫市場,真正想理解經濟脈動,是藉由各種總經指標了解週期,包括PMI、製造業經理人採購指數、景氣指標。

以下表來看,標普500指數企業的營業利潤率,長年期只要跌破8.5%,或者由高點向下滑超過2%,股市通常乖離幅度便已拉大,符合中長期建倉點,也就是相對景氣低點位階,投資要掌握週期,需藉由指標來判斷經濟,而非官員的嘴。

資料來源:@CjarlieBilello
資料來源:@CjarlieBilel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