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戰》減少關稅損失 美科技供應鏈 急短單加劇
美國川普總統按下對等關稅90天暫停鍵,美國科技業下達緊急令,90天內力拚出貨,估出貨高峰落在5月,換取現金以減少關稅戰損失,IC設計業、記憶體、PCB及連接線等業者可望受惠。
據供應鏈消息,美國客戶去年11月已沙盤推演,原本拉貨的方式採取動態調整,但在暫停對等關稅90天後,急、短單的狀況恐加劇。
IC設計業者透露,關稅戰尚未影響晶片供需,但近期品牌廠及ODM廠將會加大拉貨力道,先建置安全庫存把握時間出貨。
供應鏈業者試算,90天後旋即到第三季,須開始應對第四季歐美消費旺季,若屆時又急轉彎,提前備貨是最佳作法。
法人分析,第二季淡季不淡將持續發生,但基準關稅10%已實施,現階段暫由客戶及供應鏈吸收。供應商預期有65%的貨要趕在5月出貨以救部份損失,6月上半個月的出貨,須視趕貨狀況定。
業者預期,因船公司及空運公司會趁亂提高運費,貨物在同一時間齊至美國後,美國港口貨櫃、運送工人及海關需加班消化龐大到貨,情況可能比COVID後塞港更嚴重。
此外對等關稅高於預期,美國買主及供應商檢視原本的貿易條件,原本完稅交貨(Delivered Duty Paid, DDP)」,賣方(出口商)需負責將貨物送到買方指定地點,完成清關手續,支付進口關稅和相關費用。賣方承擔最大風險和成本,直到貨物安全送達買方手中,包括:出口報關、國際運輸、進口報關、支付目的地國家的關稅、增值稅(VAT)或其他進口費用,及最後一段送貨到指定地點的運輸。
現關稅負擔變重,若繼續用DDP,賣方吸收關稅成本將影響利潤,因此希望改成「DAP(指定地點交貨)」:賣方負責把貨送到買方地點,但關稅、進口稅等由買方負責繳納。DAP條款興起,買賣雙方需重新談判供應協議與風險分擔。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看好經濟復甦不受疫情影響 澳洲央行最快明年2月 QE退場
養地怎麼認定? 動工合理期間出爐
金管會明年金檢 聚焦三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