豁免電子產品關稅是退讓?學者示警「恐還有其他招要出」:川普不輕易認錯

[FTNN新聞網]記者陳宣穎/綜合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對等關稅」新制於9日上路,不過川普突然宣布願暫停多國對等關稅90天;而美國海關暨邊境保護局(CBP)11日再度發布更新指引,包括半導體元件、手機、電子產品等均豁免對等關稅,消息曝光後,令不少科技大廠也鬆一口氣。不過,旅美學者翁履中直言,對等關稅對川普而言應是工具而非目標,並提醒大家「對於這樣的改變要謹慎看待, 因為川普隨時可能再次轉彎」,同時示警「川普不想讓自己看起來『輸了』,未來可能會在其他領域再次出招補回形象」。

旅美學者翁履中提醒大家「對於這樣的改變要謹慎看待, 因為川普隨時可能再次轉彎」。(圖/川普臉書)
旅美學者翁履中提醒大家「對於這樣的改變要謹慎看待, 因為川普隨時可能再次轉彎」。(圖/川普臉書)

翁履中在臉書發文表示,川普政府週五晚間突然宣布最新關稅豁免政策,將智慧型手機、筆記型電腦、半導體與多項電子元件排除在互惠關稅之外,使蘋果、戴爾等主要科技企業暫時躲過一場重擊。這項命令由美國海關暨邊境保護局深夜發布,列出近二十項豁免商品,包括晶片、快閃記憶體與電視顯示器等,被外界解讀為川普對高科技產業讓步的明顯訊號。

翁履中說道,這項讓步發生在中國政府於同日凌晨宣布對美國所有商品徵收高達125%關稅後,外界原本預期美中關稅戰將進一步升級。但川普政府卻選擇對部分電子產品開放豁免,等於讓價值數百億美元的科技商品免於最高145%的進口關稅衝擊。尤其蘋果公司(Apple)原本可能需為每台中國製iPhone支付超過700美元的稅額,若無此豁免,無論是轉嫁成本還是自吸損失,對蘋果及其消費者都是沉重壓力。

翁履中表示,這項政策引發新的爭議「為何科技大廠獲得優待,卻讓服飾、家具、玩具等產業繼續承擔重稅?」有批評認為,川普的「經濟民族主義」與「製造業回流」承諾,正在現實面前出現破口。美國消費者科技協會未立即回應評論,但這項決策無疑讓白宮難以解釋其關稅政策的一致性與公平性。

翁履中直言,更諷刺的是,川普原本的關稅計畫意在迫使科技業供應鏈「回流美國」,強調「把iPhone組裝工作帶回國內」,但事實上,根據Evercore ISI研究顯示,美國目前幾乎不生產智慧型手機、筆電等設備所需的主要元件。蘋果超過80%的產品仍在中國組裝。儘管川普盟友如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聲稱「數百萬人會來美國擰螺絲」,但專家普遍認為,即使有政策誘因,也需要數年才能建立生產能力。

翁履中坦言,這次的關稅豁免,明顯是川普政策出現裂痕的警訊。當川普高舉「互惠關稅」與「製造業回美」旗幟不久後,就對高科技領域開後門,透露出巨大來自市場與企業的壓力。翁履中認為,川普知道若讓科技巨頭如蘋果承受沉重稅負,不僅市場將出現震盪,也可能影響國內輿論與企業支持度。

最後,翁履中提醒大家,此次的政策轉彎切記要「謹慎看待」,「川普不會輕易承認錯誤,更不想讓自己看起來『輸了』,未來可能會在其他領域再次出招補回形象」,他同時點出,對等關稅對川普而言應是工具,而非目標,但若政策隨時可因壓力調整,那麼就難以建立可信度,對中國來說,這可能意味著還有其他新招可能出爐;文末,翁履中推測「但川普為了面子,還會堅持一陣子」。

更多FTNN新聞網報導
川普退讓了?外媒稱「首度對中國軟化」 專家示警:要觀望是否出現「政策髮夾彎」
川普豁免電子產品關稅!謝金河讚賞「找回科技美元的正路」:台灣出現第一個吉兆
川普關稅大逆轉!投資人該如何佈局?專家建議「這類ETF」優先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