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寫台灣》趣談歌詞「思無邪」的〈望春風〉
一、台灣百年歌謠〈望春風〉
自日本時代有台語流行歌以來,愛唱歌的台灣人,最會唱、愛唱的台語歌,是1933年日本昭和八年,李臨秋作詞,鄧雨賢譜曲的〈望春風〉,曾被票選為台灣百年歌謠第一名。
台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的「當我們望春風–臺灣流行音樂90年特展」,即以〈望春風〉為台灣百年流行歌代表作。
我編寫有析賞中國詩詞的《歷代詩詞名句析賞探源》,對〈望春風〉這首台語歌詞,也是非常欣賞喜歡:
獨夜無伴守燈下,清風對面吹。
十七八歲未出嫁,見著少年家;
果然標緻面肉白,誰家人子弟?
想欲問伊驚歹勢,心內彈琵琶。
想欲郎君做尪婿,意愛在心內;
等待何時君來採,青春花當開。
聽見外面有人來,開門該看覓;
月娘笑阮戇大呆,予風騙不知。
二、望春風就是懷春少女想望愛情
〈望春風〉歌名的「春風」,就是「愛情」,望春風是想望愛情,就是懷「春」少女,想望「愛情」如美好春風的到來。〈望春風〉的歌詞,就是以生動流暢的台語,說出天下懷春少女,想望愛情的共同心聲。
李臨秋用台語描寫懷春少女「十七八歲未出嫁,見著少年家;果然標緻面肉白,誰家人子弟?想欲問伊驚歹勢,心內彈琵琶。想欲郎君做尪婿,意愛在心內」的思慕愛情、思慕意中人少年家的心思,雖含羞帶怯,卻感情強烈,可說是細膩生動,刻劃入裏,很有故事之轉折變化的趣味性。而且對台語的運用,更是活潑生動,諧韻順口,洋溢著真純鄉土民歌風味。
整首歌寫夜裡守在燈下孤單無伴,相思等待愛情的女子,在房裏聽見外面有人來的聲音,以為是意中人來了,趕快開門去看,結果竟是「予風騙不知」,興奮歡喜雀躍的情懷,一開門間,就變成突來的落空,只能任由渴望「愛情」的餘情,隨著門外的春風搖漾,卻不是完全絕望,而是用「予風騙不知」來自嘲,來安慰自己一時的失望,心中依舊期待著、想望著美好春風的趕快到來。
三、〈望春風〉是男女皆可當主角來唱的愛情歌
〈望春風〉雖是以懷春少女為主角,歌詞的感情意境,卻是青春男女皆通用。把歌詞中的主角換成男生,思慕愛情的心聲可說完全相同。
所以,不分唱歌的是男生、女生,不分唱歌的年紀是少年、中年、老年,(尚未懂事的兒童除外)唱起〈望春風〉來,人人都會勾起自己在青春少年時光,曾經追求和憧憬愛情的忐忑情懷與甜蜜記憶的歲月,這是〈望春風〉最成功,也是最感人的地方。
四、〈望春風〉已臻愛情詩的「思無邪」境界
把生動感人,已傳唱90年的〈望春風〉歌詞,當作一首詩來看,可說已達到「常人皆能感之,唯詩人能寫之,是為詩之境界」的好詩境界。
而且,從頭到尾,皆平易近人,琅琅上口。詩的感情是率真至純,是「月娘笑阮戇大呆,予風騙不知」,是古人所說的「樂而不淫,哀(愁)而不傷」,已臻愛情詩「思無邪」的境界,而「思無邪」正是古今愛情詩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