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家豪專欄-關稅雜音暫緩解 布局宜保持彈性

對全球來說,4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展開,而這個月註定會被川普反覆的關稅政策所籠罩。全球經濟與投資市場不確定性正不斷升高,貿易關稅就像卡住經濟引擎運作的扳手,拖慢進程。

從中期來看,進口關稅所帶來的不可預測性不僅加速去全球化步伐,可能進而導致全球經濟成長放緩,並成為一種實質上的消費稅,加劇通膨預期,影響消費者信心,這點已經在近期美國消費者信心急劇下降中顯現出來。

儘管各國情況不一,但全球整體仍出現更多循環性通膨較為僵固跡象,這從總經廣度通膨指數過去幾個月持續上升趨勢中可見一斑,雖然油價下跌可能在接下來幾個月壓抑整體通膨,但任何持久性的通膨放緩趨勢,仍取決於全球GDP低於潛在成長與勞動市場的逐步放緩。

投資市場同樣無法置身事外。這波經濟動盪不僅推升美國與歐元區公債殖利率,也導致美歐股市表現出現分歧。這種分化在3月變得更加明顯,延續1、2月差距擴大趨勢。這種發展背後有多種潛在因素,在過去十年間,美國和歐洲股市表現差距愈來愈大。

回顧今年以來頭條消息牽動市場動盪的情形明顯有感,屏除川普超出預期的政策力道,反覆多變的風格和前次任期並無不同,考量投資人對其推文、發言的關注相當集中,持續參與市場、避免對消息面過度反應,仍是現階段較佳的應對之道,後續可留意貿易談判進展、企業財報和經濟數據表現。

在利率政策部分,美國聯準會傾向在未來幾個月維持利率不變,同時在一系列可能為企業帶來不確定性的行政命令與關稅政策下,引發市場擔憂經濟成長動能是否放緩,策略上建議多元分散配置策略,以度過波動;美國以外的區域都還有政策空間,例如歐洲與英國還有降息空間、中國大陸仍有政策支持;歐洲受到寬鬆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國防支出計畫與轉佳的企業財報支持。日銀持續邁向貨幣正常化,不過日本將與美國協商降低關稅衝擊,短線大跌之後具估值修補空間。

回到基本面,2025年美股獲利雙位數成長,且歐美央行相繼啟動降息,刺激市場風險情緒,不過估值較高,仍維持作多股市;債市受聯準會偏鷹,降息預期降低、經濟數據強韌與市場擔憂關稅造成的潛在通膨等,建議低配,後續等待川普出台新政策、觀察各央行政策變化與第四季公司財報。

展望後市,短期美國川普政府政策仍將影響金融市場,整體波動預估仍較大,重點關注關稅、通膨、消費信心。在投資上,由於川普相關政策推出程度與時間都將影響美國經濟表現,美國貨幣政策不確定性也隨之提高,主動操作、由上而下、嚴謹檢視基本面與波動度管理等,更顯重要。建議持續關注景氣展望、市場信心與評價。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美經濟重啟 Nike財報超預期
台積電廠地 高市加速通關
遠傳成立5G元宇宙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