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帳進階版:把未來要支出的錢預先提撥到每月固定支出內

記帳,是財務規畫的基礎功,如何記、怎麼記,更是一門學問,如果只是記記流水帳,那就失去記帳的真正意義。
記帳,是財務規畫的基礎功,如何記、怎麼記,更是一門學問,如果只是記記流水帳,那就失去記帳的真正意義。 (Thicha Satapitanon via Getty Images)

大部分的人每年總有一些較高金額的款項要繳納,例如所得稅、保險費(季繳或年繳)等等,我猜想多數人都是等到要繳時,才會從當月收入撥款出來,如果所得收入高的人,影響通常不大,但如果是一般收入的人,往往在當月就會有入不敷出或可使用的支出大幅短少的窘境出現,以前我也是屬於這種族群,後來我記帳之後,便改變了一下作法。

方法很簡單,舉例來說,如果我每年有總計6萬元的保費要繳,那麼我便把6萬元除以12個月,等於每個月必須從收入中先提撥5千元出來,存在某個帳戶中,等到要繳納保費時,我就不必從當月薪資中一次性拿出大筆金額來繳保費,這樣就不會影響當月的收支狀況。

雖然方法簡單,但真正會這樣做的人卻不多,大多數人還是不太習慣將可預期的支出,用預先除以12個月的方式將錢提撥到某個帳戶內。我個人每年要繳的較高金額款項比較多筆,所以當我改用這個方法之後,每次要繳錢時,就沒有壓力,因為這筆款項早就從每月收入中預先提撥。

記帳不是只記流水帳 應把未來需支付的錢分攤在每月支出中

有記帳習慣的人,大多是記每天的收入與支出,也就是記流水帳,然後再從每月的收支內容中抓出荷包漏洞,但這樣還不夠,進階作法應該是把未來要支付的錢,將之平均分攤在每月的支出中,而這筆支出是屬於「預先支出」,也就是將錢先提撥到某個帳戶內,這樣等到真正要繳納這筆錢時,就完全不會影響當月的支出,造成該月必須勒緊腰帶度日的窘況。

一般我們在進行財務規畫時,常以「家庭」為單位,若夫妻同時有收入,就將兩人的收入都填入表中統計,這種記帳係屬於「現金流量表」。另外,針對收入與支出的時間點,還可再細分為「月度」與「年度」性質,「月度」是指每個月的固定收入與固定支出,例如每月薪資收入與每月伙食花費、房貸、車貸……,而「年度」收支則是像年終獎金、年繳性質的保費支出等等。

廣告

但如果像我先前所講的,將每年固定要支出的大筆款項預先在每月支出中先提撥,那麼這筆金額就可記在「月度」的表中,而在「年度」的現金流量表中還是要記上,這樣才能知道當年度的現金收入與現金支出情況。

當天刷信用卡 當天就要記上一筆

至於信用卡刷卡,正確的記帳方式是當天一刷卡,就應該記在當天的支出中。我個人的習慣是會把記帳表(excel)再細分為個人經常使用的銀行帳戶、每張信用卡,然後每天紀錄收支金額,若當天有刷卡,就在那張信用卡下方記上刷卡金額,這樣當月一結算時,就可以知道下個月該繳納的信用卡費用是多少。

而這樣做的好處是:當我在記帳過程中,發現信用卡刷卡金額已經超出預先設定的每月上限金額時,可以提醒自己接下來不能再胡亂消費,更不會等到帳單來時,才知道自己原來花了這麼多錢,給自己下個月的財務帶來預期之外的驚慌失措。

記帳,是財務規畫的基礎功,如何記、怎麼記,更是一門學問,如果只是記記流水帳,那就失去記帳的真正意義,尤其如果想要存錢的人,更要懂得記帳的要訣,把該支出的金額先提撥到每月支出上,而要儲蓄的金額也必須先扣除,這樣才能知道每月收入減去每月支出(包括預先提繳的金額)後,所剩金額還有多少?而這所剩金額才是你每月可以任意花用的部分。

個人簡歷

作者:李美虹
喜歡觀察周遭的人事物。雖然在投資理財媒體33年,對數字敏感,但卻不喜歡硬梆梆的數學,所以一直希望能用簡單的方式與人溝通理財知識。曾擔任《Smart智富月刊》總編輯、《Money錢》社長兼總編輯長,目前為《Money錢》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