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影響離岸風電施工2至3天!經濟部:今年底「累積200座風機」目標不變

針對媒體報導颱風影響離岸風電施工,經濟部表示,颱風外圍環流只影響2至3日工期,且因氣候特性,颱風後反而是最適施工的時機點,目前已新裝設超過100座風機、並陸續測試併聯發電,今年底累積總數200座離岸風機目標不變。

大彰化東南及西南第一階段離岸風場建置達成多項歷史性里程碑,包括水下基礎安裝工程全部竣工,安裝111座管架式水下基礎、333支基樁。圖/記者楊絡懸攝
大彰化東南及西南第一階段離岸風場建置達成多項歷史性里程碑,包括水下基礎安裝工程全部竣工,安裝111座管架式水下基礎、333支基樁。圖/記者楊絡懸攝 (Roshan Vincent)

有報導指出,颱風影響離岸風電施工,風機可能也是「零星上線」,經濟部指出,零星上線講法有誤解,有別於傳統電廠全部完工才發電,離岸風機則是完成個別目標系統即陸續上線發電,更有效率。

經濟部表示,目前有4座風場正在積極施工,包含大彰化風場、彰芳一期風場、海能風場、允能風場等,今年新增量累計已超過100座,預估年底台灣海峽離岸風機累計設置可達200座以上風力機,提供更多再生能源;2023年後的風場,也依行政契約時程如期進行,預計可順利依行政契約規劃時程如期完成。

「颱風外圍環流風能強勁,離岸風電可近乎滿載發電,更有助於提昇風力發電整體效益。」經濟部指出,此外,颱風帶來豐沛雨量,也有助於水情及後續水力發電。

至於風電的容量因素估計為40%,經濟部表示,主要是考量台電全年調度的保守計算,從過去實績來說,秋冬東北季風時應會更高,可作為秋冬空汙季的重要電力支援,且目前施工案場為離岸更遠的風場,可作為未來精準計算的參考。

經濟部說明,離岸風場依其能源特性及電力網絡設計,完成風力機組及連結風力機陣列海纜及風場與國內電網輸出海纜,即可併聯測試發電,有別於過去傳統電廠全部完成才發電,而以更有效率的方式,完成個別系統即陸續發電,所謂零星上線的講法顯有誤解。

廣告

後續經濟部仍持續與業者合作,公私部門協力,推動2025年離岸風電累計裝置容量達5.6GW以上,創造綠色經濟產業價值,兼顧降低空汙及減碳,達成能源轉型政策目標。

(審核:呂俊儀)

延伸閱讀

亞太首座「世界級風場」公開亮相!親眼見證沃旭大彰化離岸風電發展進度

沃旭大彰化風場「水下基礎全數完工」!創下全球數量最多紀錄

【風電要出海1】亞洲最大!台灣本土「水下基礎」完工 世紀鋼總投資上看200億元

  • Yahoo財經特派記者 楊絡懸:專訪過台積電董娘張淑芬的藝術公益、側寫過英國前首相梅伊的政經脈動。相信不論是企業大老闆、小人物或社會角落,都有值得被記錄的故事,期盼透過深度和廣度的觀察力,帶來最宏觀的專業報導。

  • Yahoo股市App下載:即時看盤、到價通知、最新盤勢與財經新聞一把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