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全齡日牛進口 消基會:犧牲國民健康
【時報-台北電】新任食藥署長姜至剛一上任,台灣就將開放日本全齡牛!食藥署4日預告,將現行只能進口日本30月齡以下的牛肉,放寬為全齡牛皆可輸入。專家直言,日本是全世界最大「注脂牛肉」公司,30月齡以上的牛問題一籮筐;消基會批評政府不能為了外交,犧牲國民健康安全。
食藥署4日修正「日本牛肉及其產品之進口規定」草案,開放日本全牛齡牛肉進口,但頭骨、腦等風險部位不得進口。草案預告60天,將收集各界意見,上路時間未定。
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說,近年已陸續開放美、加全牛齡牛進口,日本的開放並非首例。國內2017年開放日本30月齡以下牛肉,日本2019年申請開放全齡牛,經書面審查、實地查核、專家會議後,確認吃日本牛風險低,可忽略。
林金富表示,根據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的三個牛海綿狀腦病(BSE)風險(俗稱狂牛症)等級評估,美、加、日牛肉風險等級都是最安全的「可忽略」級別。牛肉進口國第一是美國38%、其次是巴拉圭26.6%、澳洲18.6%,日本排第六僅占1%。
醫師蘇偉碩表示,WOAH的分類制度,是為疫區出口肉品而設置,台灣既然是買方,理當擁有更大籌碼,購買完全非疫區的肉,例如紐西蘭等,但我們國家一面對美國、日本「骨頭就軟了」,無法守護人民健康,人民只能自己守護了。
消基會執行董事吳榮達認為,衛福部的草案未明確說明修正原因或背景,且日本2001年起有累計10例病例,狂牛病通常發生在5歲以上的牛,潛伏期可達10年,對健康仍有疑慮。政府不能為了外交,就犧牲國民健康安全,反對開放。
一名退休食安專家直言,30月齡以上的牛問題一籮筐,會有添加物風險。日本是全世界最大「注脂牛肉」公司,30月齡以上的淘汰牛,原本肉又乾又老,需要經過加工,過程中會注射脂肪、添加修飾澱粉、調味料;而標示為草飼牛的牛肉,是未經加工的老牛,雖被視為天然,但同樣是被淘汰的牛,年紀大,罹病風險也更高。(新聞來源:中國時報─鄭郁蓁、李念庭/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