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分析-AI PC正夯 品牌將優先布局商務機種

隨著硬體的迭代與系統需求,推動AI PC成長。圖/本報資料照片
隨著硬體的迭代與系統需求,推動AI PC成長。圖/本報資料照片

隨著AI應用需求增加,資料中心勢難滿足龐大的運算需求,使得運算分配勢必轉換,基於個人化應用與隱私安全,因而構成AI PC的必要性。由於嚴謹的Edge AI應用,將回歸至終端的AI PC,藉以落實分散AI伺服器的工作量能,並且擴大個人化AI應用的可能。據此,以微軟(Microsoft)要求的40 TOPS為AI PC算力基礎的新品,可望於2024下半年陸續出貨,待CPU產業龍頭英特爾(Intel)於2024年終推出Lunar Lake後,2025年才可望見證更快速的成長。

從作業系統來看,Windows 11將Copilot融入系統當中,可視為系統原生AI應用的起始點。Copilot將有助於提升整理、歸納、總結或草擬等工作,讓使用者專注於創造性的工作。相對於ChatGPT打開大眾對AI應用的認知,Copilot則是提供專業用戶更多實質有感的效率提升。根據微軟公布的《工作趨勢指數年度報告(2023 Work Trend Index:Annual Report)》顯示,已導入Copilot的企業反饋意見,約有70%使用者工作效率提升,77%認為一旦嘗試過Copilot便會持續使用。

依據市場統計,Windows系統仍以市占率高達67.46%的Windows 10為主流;Windows 11僅有26.52%。微軟預計於2025年10月14日停止支援Windows 10系統,將逐步推升Windows 11的市占率,並隨著硬體的迭代與系統需求,推動AI PC成長。

廣告

換言之,為數眾多的Windows 10系統使用者皆可視為AI PC之潛在用戶,但受限於作業系統、使用需求與價格,消費市場尚未產生強烈需求。此外,由於AI並非破壞式創新產品,而是循序漸進的發展路徑,故AI PC仍有待軟體應用發展,推動使用習慣轉變,故預期2024年AI PC應是以軟體應用為主要發展方向。

■硬體架構定義AI PC,NPU成為必要條件

從硬體架構的發展脈絡來看,過去PC產品以CPU+GPU為主流,且以x86架構為主,並由微軟與英特爾形成Wintel生態系。儘管x86架構為長期主流,但隨著基於RISC的Arm架構效能提高,同時兼具低功耗、晶片體積小,成本較低的發展趨勢。

基於微軟在PC市場中的關鍵地位,以及系統軟體的需求,使處理器中NPU成為必要。微軟亦持續強化對Arm架構設備的Windows作業系統支援,強化系統於Arm架構的軟體相容性,透過降低記憶體與I/O的消耗,並優化使用者體驗,推動Windows on Arm的發展。

目前市面已公布名為AI PC之產品如超微(AMD)、英特爾、高通(Qualcomm),抑或蘋果(Apple)處理器上皆以「CPU+GPU+NPU」為架構,全面進入「混合架構設計」時代。儘管蘋果最新MacBook並未稱自家產品為AI PC,但基於M3的架構與效能,已能夠滿足AI運算所需。

■產品內建AI功能,筆電品牌廠軟硬體齊到位

AI應用並非完全創新,2023年以前有些產品已有AI應用,並以優化工作效能、電池效率、降低能耗等,讓硬體達到最佳運行狀態。隨著硬體架構轉變,NPU能協助平衡CPU和GPU的運算壓力,也讓PC能實現更多AI應用。

而隨著英特爾公布Meteor Lake系列處理器後,多家廠商公布搭載Meteor Lake處理器的產品,並透過軟體中的AI功能來示範應用,且品牌廠各自另有內建的AI功能。如宏碁Acer PurifiedView、Acer AlterView、Acer PurifiedVoice,提供優化畫面、音訊與生成圖像等AI功能;戴爾Dell Optimizer可透過機器學習掌握用戶的使用習慣,例如充電、電池效能、螢幕亮度等;HP則預計於新產品中搭載自家軟體平台Z by HP AI Studio,以協助簡化用戶客製化個人AI項目。

不過,因AI PC屬於新興細分市場,加上應用軟體仍待發展,定價也較高,TrendForce預期應是以商務機種為優先,也因此廠商會針對商務應用為產品特色。例如聯想於2023年12月公布ThinkPad X1 Carbon AI,為首款搭載Meteor Lake處理器的旗艦商務機,提出知識管理、內容創作、辦公服務與設備管理共四大通用辦公場景,並強調專業文字、影音、圖像創作、編輯與編程應用。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徐秀蘭:能源政策明確 就能拚出產業需要的電
台股回跌 兩大內資百億護盤
台積赴日設廠拍板 化工股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