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理財夯 獲小資族群愛

面對數位浪潮來襲,公股銀行積極推展機器人理財業務,持續以低門檻、多元投資組合吸引年輕客戶與小資族投入。截至今年2月底,兆豐銀行、合庫銀行機器人理財資產規模均年成長達一倍;臺灣銀行機器人理財服務僅上線一年多,目前資產規模已逾5億元。

兆豐銀統計至2月底,機器人理財資產規模為13.8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01%,市占率約為12.04%,兆豐銀說明,成長主因為投資人對機器人理財接受度逐漸提高,以及低投資門檻具吸引力。

根據兆豐銀觀察,旗下機器人理財平台「理財e把兆」30歲以下客戶占比約12%、30至50歲約50%、50歲以上約38%;其中,AUM 100萬元以下的小資族占比高達45%,由於客戶每月只要新台幣2,000元即可進行定期定額投資,低投資門檻應為小資族投入機器人理財的誘因。

臺銀自2023年10月推出智能理財「臺銀e理財」,截至2月底資產規模約5.13億元,雖上線時間相對晚,但短期累積資產快速,反映其潛在成長力。客群方面,40至59歲使用者為最大宗,占比達52%,18至39歲年輕族群亦有29%,可見中壯年與新世代皆逐漸接受自動化理財工具;另60歲以上約19%,尤以公務人員居多。

合庫銀推出的智能理財服務「i庫博(iCooper)」,統計至2月底累計資產規模為3.6億元,年成長幅度達100%。合庫銀亦指出,目前智能理財服務主打客群為習慣透過網路取得數位金融服務的年輕族群及小資族。

整體而言,公股銀主管觀察,機器人理財用戶年齡層結構雖以中壯年為主力,但年輕族群比例有提升趨勢,顯示數位世代對智能理財接受度高。隨著金融科技日益發展,機器人理財成為投資的新趨勢,公股銀未來將持續精進AI應用、大數據分析實力,拚讓AUM持續成長。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大眾控AR HUD 進攻電動車
金管會明年金檢 聚焦三重點
投信拚作帳 五檔最愛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