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斐德退出先進製程 卻意外開了扇窗
格芯(GlobalFoundries)短短14年內,躍升為全球第三大晶圓代工廠,其執行長柯斐德(Tom Caulfield)敢跟大家打賭,現在每個家庭裡所有電器和電子設備裡,都會使用到格芯生產的晶片。他強調,會致力鞏固公司在業界第三大的位罝。
目前最受市場關注的生成式人工智慧(AI)需要大量功能強大的繪圖晶片,這讓晶片商輝達的市值得以突破1兆美元。雖然格芯未專注於為客戶生產繪圖晶片,但其生產用於電源管理、顯示器連接或加強無線網路連接等用途晶片。
柯斐德表示,AI是讓晶圓代工產業規模在未來八年倍增的催化劑,在此重大機遇之下,即使格芯的市占率就算不能變更大,也肯定有「理應得到的份額」。
格芯五年前做出一個大膽決定,就是退出與台積電之間在先進製程上的競賽。隨著中美貿易與科技戰,讓人擔心全球過度依賴台積電而致力分散晶片生產來源。格芯已投資約70億美元擴大新加坡、德國、法國和紐約州的晶片產能分散風險。
雖然退出與台積電的爭霸戰,但格芯卻發現當初的決定,讓其現在能置身於地緣政治衝突之外。尤其並非生產先進晶片,因此受美國連串限制晶片出口至中國的影響極低。
超微(AMD)為專注晶片設計,2009年把旗下晶片製造部門分割出來而成立格芯,並在紐約洲馬爾他興建其新晶圓廠。在成為新公司的前幾年,超微是格芯唯一的重大客戶。但現在大客戶已包含高通、恩智浦和英飛凌等。
其2010年收購新加坡特許半導體,2015年併購IBM內部的晶片部門,取得IBM在美國佛蒙特州和紐約州的生產設備。2018年其業務規模達60億美元。
雖然格芯透過併購不斷壯大,但先進晶圓製程的投資是每兩三年就呈現倍增。在2018年擔任執行長的柯斐德認為,過去併購策略不能為公司創造獲利能力或自由現金流。
因此他決定讓公司發展策略軸心,轉為把所有能量、研發和資本配置集中在那些基本但不可或缺的晶片製造上打造最佳地位,從而開始讓格芯轉為具獲利能力的晶圓代工廠。目前格芯只生產12奈米或以上的市場「必需」晶片。
2021年全球供應鏈出現晶片荒,格芯所生產的晶片全銷售一空。同年格芯在那斯達克掛牌上市。研究公司Futurum集團執行長紐曼(Daniel Newman)表示,由於各種產品都需要晶片,這讓格芯有強勁的市場需求。
目前全球五大晶圓代工廠分別為台積電、聯電、格芯、三星電子和中芯,其中只有格芯總部在美國。
小檔案
出生:1959年美國
學歷:1977年到1982年聖勞倫斯大學攻讀物理學士課程。在哥倫比亞大學傅氏基金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攻讀材料科學與工程,1986年取得博士
經歷:2018年3月被任命為格芯執行長和董事。2014年到2018年為格芯資深副總裁。在進入格芯之前前在Soraa、Khosla Ventures、Ausra、Novellus Systems和IBM等大企業擔任管理高層
家庭:已婚,一子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