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難隊長水喝不夠運動後竟中風!陳月卿推喝水7撇步、1妙招提醒喝水!
【蔡經謙報導】養生達人陳月卿曾於輔仁大學公開演講,分享當人體缺水,不只讓人易老化,還可能導致中風和心肌梗塞發生。她特別提及有名50年次、身高體重標準、無三高的潛水救援隊隊長竟在52歲突然中風,原因正是因為喝水不足。她也分享自己的喝水法則、黃金公式,還有避免忘記喝水的小妙招!
陳月卿指出,這名50年次的救援隊隊長,始終保有騎100km的腳踏車、晨泳1500m的運動習慣,不料,52歲某日一如以往去運動時,下午卻突然中風,醫師診斷,中風原因是「血液濃稠」,因為身體長期口渴、水分補充不足所致。
這名救援隊長恢復意識,則展開漫長復健和治療過程,陳月卿語重心長提醒,要避免血液不濃稠的重要解方就是「多喝水」,只是,不少人喝水都喝錯方法,究竟怎麼喝水最妥當呢?
水該怎麼喝?養生達人陳月卿公開喝水法則與黃金公式
綜合陳月卿演講與其著作《時時刻刻微養生》資料,正確喝水有其訣竅:
常喝水:欣成診所腎臟科主治醫師陳彥成提醒,身體內水分的流失量達到體重的1~2%時,才會發出口渴訊息。絕大多數人都是口渴才喝水,但身體卻早已處於缺水狀態。
早起一杯救命水:由於睡覺時仍有水分流失,血液黏稠度增加,便容易形成血栓。
義大醫院預防醫學科主任洪暐傑則曾受媒體訪問說明,當身體缺水後,血液變得濃稠,身體各處血流容易阻塞,對各器官造成不良影響的機率也隨之提高,可能導致的疾病包括:心肌梗塞、腦中風、腎衰竭、肝衰竭、肺栓塞等。
陳月卿建議,起床漱完口後,喝200~300ml的溫開水,補充夜間流失的水分。不僅預防血栓,還能解渴,、刺激腸胃蠕動、幫助排便。
喝水黃金公式:一天的飲水量 = (身高公分數 + 體重公斤數)X 10。
若民眾覺得難以計算,營養師蔡宜庭也於「珍妮絲營養書」中建議,一般成年人可簡單透過「體重 X 30~40ml」計算每日飲水量。
勿牛飲:小口、小口持續喝,避免一次喝超過100~150ml,以免加重腎臟負擔、加速排尿,讓補充的水分立刻流失,建議1小時內不要喝超過1000ml。
運動前、洗澡、泡湯前喝水:進行身體水分會大量流失的活動前先補水。
日本池谷醫院院長池谷敏郎曾指出,洗澡時會流汗,若未補充水分,便容易脫水引起危險。溫泉達人山崎真由美則曾於《天天5分鐘快速有效的泡澡瘦身法》中建議,若要泡澡超過10分鐘,就建議將水帶進浴室,根據他長年泡溫泉的經驗,只要額頭有汗珠冒出,便是脫水徵兆。
避免忘記喝水的妙招:可將橡皮筋綁在保溫瓶上,假設一天需要喝下8瓶保溫瓶的水,就綁上8條橡皮筋,喝完一瓶後拆掉一條,即可掌握自己的喝水進度。
喝和體溫差不多的溫開水:達賴喇嘛喝水溫度為38.5度。陳月卿進一步指出,喜好的水溫因人,喝8~15度的水也無妨,但無論如何建議不要喝「冰水」,若喝太冰的水,為了把水加溫到人體溫度,需要消耗很多體能。
景升診所院長邱正宏曾撰文進一步說明,冷刺激會使氣喘、鼻過敏患者加重病情、誘發症狀;部分女性在月經期間會讓經痛變得更嚴重,上述民眾不涉和喝冰水。若想讓冰水對身體的刺激降到最低,喝冰水時可讓水在口中停留,讓口腔加溫冰水後,再小口吞下,減少低溫對消化道、呼吸道的刺激。
飯前喝水:可讓食物中溶於水的營養素更容易吸收。陳月卿建議,可在飯前半小時補充100ml的水分。
日本腸胃科權威醫生新谷弘實則曾於《不生病的生活》書中指出,若選擇在進食中或進食後喝水,由於水會稀釋消化酵素,有妨礙消化、吸收的可能性,若真要在吃飯時喝水,則建議以200ml為限。他自己則是選擇在飯前1小時喝500ml的水,不僅能補充每日水分需求,還不會過度影響到進食與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