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李蔡彥專訪》把AI當外星人 四層次增進人類福祉

政治大學校長李蔡彥。圖/王德為
政治大學校長李蔡彥。圖/王德為

AI技術運用在學習上,近年快速且大量有系統的發生,特別是生成式AI(Generative AI)影響廣泛,作為以人文為核心的高等教育殿堂,政大校長李蔡彥指出,政大在AI課程的規劃上以「層次」的漸進學習,讓學生們能像線上遊戲打怪一樣,可以循序漸進地學習,且學生透過產業實習讓GenAI的學習找到落地的場景。

工學院背景的李蔡彥,對AI的基本想法解釋為「一種新的物種」或「外星人」,現在AI還處於幼兒期的學習,還沒有自我意識、沒有福祉需要維持,因此人們應該要思考如何與AI和平相處,認知導入AI的最終目標是增進人類的共同福祉。

在考慮人類福祉下,李蔡彥認為,有四個層次可以往目標前進,第一層是AI入門課程,政大開設了大量的AI基礎課程,如原理、方法工具,透過通識課讓學生入門AI,這部份的學習是「懂AI」,學生能初探AI領域的修習。

第二層是「用AI」,鼓勵學生大量「用AI」,從應用中了解AI的優缺點,以及如何改變工作流程,每人修完規劃的三門課,可拿到一個微學程。再往上修五門課,可拿到一個學分學程。

這也是配合教育部推動「臺灣大專院校人工智慧學程聯盟」計畫,政大校內由資訊學院AI學程擔任執行窗口。近兩、三年來,政大在人文社會領域大量普及這兩層的課程,逾80%的政大生都擁有的AI學習。

第三層則是進入「幫AI」的境界,學生已經具備了解AI的基本知識,掌握如何有條件、有選擇地使用AI。

李蔡彥說,這時需要跨領域人才的參與,不僅是AI工程師,更需要具備專業領域知識的人,將能讓AI發揮更大的作用,以「AI跨域專業課程」作為主角,政大各院系所開設AI和資訊相關跨域課程,推動新世代之的AI跨域人才培育。此階段強調實作,讓學生解決真實問題,並與產業界合作,提供學生實習機會,如政大職涯中心與應用數學系合作「生成式AI應用專題」實習課程,從校級整合產學合作,邀請企業擬定AI實習專案主題。

李蔡彥指出,進入第四層是「駕馭AI」,最終目標是透過社會制度、法律規範和倫理規範,確保AI對人類有益,此時要反過來,以人文為主體,由人們駕馭AI。

而已在前三關通過的學生,此時累積修研約40個學分,即可拿到一個雙學位或輔系的資格,如人工智慧應用學士學位學程,政大文理、法商、社會、國際事務等不同領域的專長師資、實驗室、相關產業專家整合,學生得以透過基礎-知識-技術-應用的課程修習。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iPhone組裝將倍增 立訊大擴廠 叫陣鴻海、和碩
美經濟重啟 Nike財報超預期
中國與瑞士擬股市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