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盤心法-關稅核彈將引爆 市場觀望靜待落底
總經與市場分析:川普近期推出的關稅政策,被市場稱為「關稅核彈」,對全球貿易與經濟體系產生根本性的影響。除了對所有進口商品徵收10%的基準關稅,並針對美國貿易逆差國實施更高的「對等關稅」,例如台灣徵收32%、越南46%、中國34%、日本與歐盟的24%等。
短期而言,關稅是立即性的可為美國帶來可觀收入,市場估計每年可帶來7,000億美元的收入,相當於美國GDP的2.3%。這些資金可用來國內投資,提振美國當地製造,但這也不可避免地造成通膨回到4%以上的壓力,迫使聯準會維持高利率,進而抑制投資與消費,對GDP造成負面影響。
1930年代,美國為了保護本國工業,在經濟大蕭條初期通過了著名的《史穆特-霍利關稅法》(Smoot-Hawley Tariff Act)。該法案由胡佛總統簽署生效,保護美國國內產業,對超過2萬種進口商品徵收高額關稅。當時的平均關稅稅率從1920年代的約26%大幅提升至50%以上,部分商品例如農產品和工業品的稅率普遍超過60%,最後事與願違,不意外的引發了全球貿易戰。
歐洲報復對美國商品加徵關稅,美國出口從1929年的52億美元銳減至1932年的16億美元,國際貿易總量下降50%以上。貿易萎縮加劇了經濟衰退,美國失業率飆升至25%,GDP連年負成長。1932年美國GDP跌幅達到12.9%。
美國人口雖然僅占世界人口4%,但個人消費約占全球消費總額的25-30%,IMF統計2024年全球消費約為80萬億美元,其中美國約20萬億美元,未來關稅推高進口成本,美國實際購買力將下降,並進而影響全球供應鏈,尤其是中國、台灣和歐盟國家。
台灣品牌大廠們美國都是重要市場,華碩、技嘉、微星都有15-25%的營收來自美國,未來倘若關稅課徵,勢必衝擊原本的獲利,目前全面性的課徵,過去分散產地的招數已經行不通。
台股投資方向:市場未完全消化關稅的利空,中國已經宣布反擊對等關稅34%,而歐盟準備兩階段反制,有的國家如日本、韓國等願意談判,但也都是未知數,且未來川普還會增加晶片以及藥品的關稅,短期內市場混沌不明,利空仍然並未出盡,建議投資朋友降低手上持股,靜待市場跌深後得落底買點。
觀察指標包含川普政策轉彎、國安基金進場、市場融資大減籌碼乾淨等,目前是危機也是轉機,未來落底後,基期夠低投資價值將陸續浮現,可靜待指數回穩後再伺機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