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對等關稅落實有三大挑戰 國際報復風險最大

川普政府最新宣佈的「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s)措施,對各貿易國產品進口美國的新關稅稅率,於將自美國時間4月9日零時生效。川普秀出的各國稅率清單,是根據美國貿易相關政府部門提供的數據,以簡單邏輯設計出的計算公式:對等關稅率 = 2024年該國對美貿易逆差金額 ÷ 2024年該國自美進口金額,決定對等關稅範圍從 0%到99%。

根據此項公式的邏輯,臺灣大學國際企業系名譽教授、臺北商業大學全聯講座教授陳厚銘 3日指出,如果一個國家長期從美國賺取大量貿易順差,美國卻無法獲得對等的市場准入,美國就應當對該國出口到美國的商品「施加相應的關稅」,以彌補這一不公平的貿易關係。

各國被加徵的對等關稅不一,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已在官網上公布其計算公式:https://ustr.gov/issue-areas/reciprocal-tariff-calculations。陳厚銘指出,有兩大重點應特別關注,其一 ,貿易逆差國:美國對所有貿易逆差國的未加權平均關稅為50%,進口加權平均關稅為 45%。因此,川普政府採取「1/2」標準,即對這些貿易逆差國徵收50%的對等關稅。

其二,設定了最低關稅稅率:為防止企業透過第三國轉運(transshipment)來規避關稅,最低對等關稅設定為10%(包括貿易順差國)。

陳厚銘分析,看似對等關稅的計算方式清晰合理,但川普政府推行起來仍面臨三大挑戰,最大風險是國際上的報復風險:貿易夥伴可能會對美國出口產品施加報復性關稅,例如歐盟可能對美國農產品加徵關稅,影響農業出口。

他指出,第二是消費者成本上升:提高關稅後,部分產品成本將上漲,可能導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上升,影響美國人民的生活成本。第三,企業供應鏈調整:美國企業已經深度融入全球供應鏈,短期內適應關稅政策變動可能帶來生產成本的增加,甚至影響部分企業競爭力。

更多中時新聞網報導
川普25%汽車關稅倒數 美作家曝陸變最大贏家:拱手交出未來鑰匙
安全帶快繫好!川普對等關稅有多傷 大咖投顧幫畫3重點 僅中信金、華碩、新普、統一等8檔能避禍
8千張大戶抄底!鴻家軍台揚跌停變漲停 買家抓到了 證交所最新處置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