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新一波管制 專家:對房市造成三大影響

中央銀行第六度祭出不動產信用管制措施,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認為,將驅使資金轉進有科學園區題材的非管制地區,如苗栗、嘉義、屏東等地,且限貸令容易把買第二戶的換屋族推向預售市場,將有利於預售市場、而不利於成屋市場。

何世昌分析,央行新措施對房產市場恐將造成三大影響:第一,「特定地區」第二戶的貸款成數下修,六都與新竹縣市「二房」貸款成數從7成降至6成,對正在交屋中的新成屋、預售屋與中古屋,或今年內將交屋的預售屋買方,可能因買方無法多拿出1成自備款,而產生交屋糾紛;不過,買方可以透過信貸、股票質押、將房屋移轉至配偶名下等方式,來規避管制措施,中長期而言對整體市況影響不大。

何世昌再次強調,在中國大陸、南韓放寬限貸令之後,台灣第二戶限貸6成、第三戶限貸4成,已經是全球限貸最嚴苛的國家。

第二,「特定地區」房貸上限被加碼管制,恐怕驅使資金轉進有科學園區題材的非管制地區,如苗栗、嘉義、屏東等地。第三,限貸令容易把買第二戶的換屋族推向預售市場,因為買成屋要馬上拿出4成自備款,換屋族會買預售屋來減緩自備款的壓力,反而有利於預售市場、而不利於成屋市場。

何世昌也觀察到,央行調高存準率,恐將不利中小型建商。他指出,央行宣布調高存準率1碼,會使銀行可放款資金量減少,銀行會篩選優質客戶,因此往往會把資金放貸給上市建商、大型建商,而實力稍弱的小型建商、或小型區域型建商被拒貸的機率增加。

何世昌表示,當小建商難以從國銀獲得足額資金,可能會轉向民間借貸,但此舉會增加推案成本;如果被國銀拒貸或不做民間借貸,那麼小建商就不會推案,新建案市場將更進一步走向「大者恆大」的趨勢。而小建商市占降低,大建商的競爭對手減少,將更具備控價權力,對消費者來說,弊大於利。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大成:黃小玉價格回不去了
台光電建新廠 擬發可轉債籌資35億
核四剩餘空地 火力電廠列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