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樹今年展店數挑戰15-20%,藥局市場競爭是否加劇待觀察

【財訊快報/記者何美如報導】藥局市場競爭激烈,大樹藥局(6469)2024年保守展店因應,成功守住獲利,稅後淨利仍小增2.21%,EPS 5.16元。副總經理盧山峰表示,目前看來,藥局市場競爭激烈情況尚未消失,需要觀察是否進一步加劇,2025年,先以2024年的展店基數為基礎,展店規劃設下低標15%,朝20%努力。至於外界關心的中國市場發展,已經啟動示範店進行測試,未來兩年內尚未有大規模展店或爆發性成長的規劃。截至目前為止,大樹在全台共有394家門市(不含專櫃店型),其中96%為新展店,僅有4%為併購而來。盧山峰近日在法說會指出,整體拓點策略以新展店為主,主要原因是台灣的藥局總家數非常非常多,這些店面不是開在我們附近,就是直接開在我們的隔壁。如果要單純透過併購的方式來擴大規模,其實並不容易,但不排除任何可能性,只要有合適的對象都會進行審慎的評估。

2024年台灣藥局的整體市場規模約為2132億元,2025年台灣進入超高齡社會,帶動更多對醫藥、保健、健康照護等領域的需求。過去專注於藥妝型、婦幼型、醫材型等不同經營定位的藥局,2021年起就紛紛開始轉向健康照護領域,市場氛圍突然變得非常熱絡。在市場規模持續成長的背景下,加上現有連鎖率偏低,2024年28.8%,眾多業者積極往這個領域靠攏,台灣藥局的整併潮目前正在經歷第三波,特點在於「行業內的人在賣,行業外的人在買」,競爭激烈程度前所未見。

市場雖在成長,但在「贏者全拿」的商業邏輯下,導致一條街上500公尺內開了20家藥局,競爭異常激烈,有優勢的業者將持續擴張,而沒有優勢者為了生存也會投入更多資源,進一步壓縮整體獲利空間。

盧山峰分析,開店只要敢投入資金,就能夠創造營收出來,但獲利則不一樣,當市場競爭激烈,就勢必壓縮到利潤空間。在2024年這麼競爭的市場環境下,所有業者的獲利空間都受到壓縮,即便是大樹也不例外,只是,大樹並未陷入不合理的競爭,在2024年進行了相關策略調整,使得獲利得以守住,沒有被過度壓縮。至於對2025年看法,他說,從目前所見,市場競爭尚未消失,只是要觀察是否會進一步加劇。

2024年上半年,大樹對於開店採取較為保守的策略。新展店集中在下半年,全門店的總營業天數不同,也因此,店數增加15-16%可是營收只有增加7%。全年毛利成長約8%,主要來自於商品品類的優化與調整,費用提升是因為市場競爭加劇,帶動人事成本與租金成本的上升,使費用率的增幅高於毛利率,也導致營業利益率略為下滑。全年稅前淨利為8.5億元,淨利率為4.9%,也顯示在高度競爭環境下,大樹仍有能力維持基本的獲利結構。

台灣目前平均每家藥局服務的人口數僅有兩千出頭人,這與成熟市場如美國、日本,每家藥局服務人口均超過五千人,有極大差異。台灣藥局總數已超過一萬家。但從國際經驗來看,不可能長期維持每店僅服務三千人以下的高度競爭,大樹認為,當市場來到「每店可服務三千人」的水準時,便會進入藥局競爭後的第一階段的轉捩點,連鎖率屆時可能達到50%,市佔排名第一與第二的業者加總會占據其中一半。

展望2025年,盧山峰表示,將以2024年的展店基數為基礎繼續推進,之所以設定15%這個較保守的基準值為低標,朝20%努力,主要是因為競爭仍然存在,我們仍在觀察其是否會進一步加劇。展店的最終目標不變,調整的是推進的時程與步調。

展望2026年以後,大樹已為未來五年、十年規劃發展藍圖。公司設定的長期目標為700家門市,這一數字是以會員重疊率10%的基準,涵蓋台灣各地大大小小商圈所規劃出的最佳店數配置。

至於中國市場的發展,盧山峰表示,現階段仍處於第一階段的測試階段,預計未來兩年都還在驗證商業模型,尚未有大規模展店或爆發性成長的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