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喬展開「尼龍產業鏈」國際技術合作 研發生質尼龍搶攻日韓市場
國喬(1312)積極推動全球化布局,宣布與日本及韓國大廠合作「尼龍國際產業鏈」,透過跨國技術合作,打造更精密、更高品質及更高規格的尼龍材料,開啟串連國際合作代工的橋梁。
國喬董事長邱德馨表示,雖市況不穩,將以多角化投資布局,力求穩定、長遠的企業競爭力。透過與日本與韓國大廠的國際合作,除讓產品品質不斷提升,更開啟國國際合作的橋梁。
此外,看準市場商機,國喬醞釀己久的泉州廠也宣布試車成功投產,預計先產出高附加價值PP產品,瞄準亞太地區汽車、消費品、電子與包裝市場。
亞太地區仍是全球PP市場的增長引擎,其中中國與印度需求最為旺盛。根據市場情報組織Mordor Intelligence分析產業報告,聚丙烯(PP)全球市場規模在2025年約為9,730萬噸,預計到2030年將達到1.28億噸。
國喬去年第三季起外銷至東南亞國家總量提高到總體銷量的4成,且目前訂單持續增長,開拓中間原料的出口銷售;ABS產品也取得印度BIS認證。2025年將持續增加越南、孟加拉、印度等東南亞國家出口比重,目標外銷總量占比達五成以上。
國喬總經理曾嘉雄指出,國喬2012年成功研發出高耐熱、耐衝擊、輕量化的尼龍66材料,並將其商業化,應用於車用零件、3C電子產品、醫療器材等,自此尼龍產品線成為國喬獲利的主力商品之一。更重要的是其卓越的耐熱性,已通過UL RTI認證,應用範圍從半導體、車材乃至戶外運動裝備等機能性紡織品。
今年首度與國內大廠、日本及韓國大廠展開跨國合作,不但能打造更精密、更高品質及更高規格的產品,也開啟「尼龍產業鏈」國際合作代工的商機。
為提升國際競爭力,國喬與工研院合作研發出機能型聚醯胺材料,日前申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協助產業提升競爭力布局海外市場計畫」補助,透過產業「1+5」的方式與下游產業鏈結盟,由國喬研發產品,攜手下游5家客戶推廣至海外市場,加速國際市場布局。
更多中時新聞網報導
熊來了?大摩曝美股最糟劇本 專家示警大崩盤:僅3類資產可抱
張虔生3名子女低調卻才華洋溢 接班人會是他?
股價不到20 「配0.39股利+0.73股票」高股息也比不上 他讚:從玉山金換它太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