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關稅戰 傳陸擬限制對美出口商品
在中美經貿關係緊張,以及美國4月2日「對等關稅」即將上路前,傳出中國有意採用日本在1980年代的策略,即限制某些對美出口商品的數量,並提高價格,藉此安撫美國總統川普,有關品項可能包括電動車與電池。
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Jamieson Greer)24日當周將與中國官員首次通話,預期將聚焦關稅及2020年中美簽署的首階段貿易協議。華爾街日報22日報導,當前中美貿易對抗讓人想起1980年代的美日貿易關係,當年日本也不願屈服美國貿易方面的施壓,如今中國經濟疲弱,可能採取和日本當年一樣的策略。
為規避美方制裁,日本當年採用所謂的「自願出口限制」(voluntary export restraints)策略,即限制對美國的汽車出口,以避免美方施加更高的報復關稅。報導稱,數名中國政府顧問透露,與數十年前的日本相同,中國政府考慮限制某些對美出口商品的數量,以減緩關稅的殺傷力,並換取在美投資的機會。
目前中美雙方尚未舉行任何協商,但美國財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2月底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通話時,曾對中國扭曲市場的做法提出質疑。
報導指出,若北京師法日本當年的措施,尤其是美方在意的電動車和電池產業,可能會有助於緩解來自美國和他國對中國經濟失衡、產能過剩的批評。這些由中國政府大力補貼的企業生產微利產品,卻在全球市場大量銷售衝擊市場秩序,從而傷害其他國家的製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