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半導體業跨步太空產業 私募業放大參與可能

台灣擁有先進的AI晶片和邊緣計算(edge computing)技術,產業界認為,在小型衛星組成的大型低地軌道衛星星座中,具有重大發展機會,基於太空產業發展日新月異,台灣應把握未來幾年的關鍵機會,快速投入相關技術研發,以鞏固在全球科技產業中的競爭力。

為深入瞭解當前全球太空科技產業發展趨勢,並協助台灣企業掌握投資機會與市場動向,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偕同協合國際法律事務所共同舉辦活動。協合國際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張溢修表示,儘管中國整體私募股權基金與創投市場募資困難,太空科技領域卻異軍突起,顯示投資人對該產業的高度信心。

張溢修亦指出,美國政府對 NASA 的預算持續增加,反映出美國在太空競賽中的積極態度與對中國的技術競爭壓力和戰略牽制,在這波全球太空產業的發展趨勢中,台灣應思考自身的角色與機會。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朱志洋指出,國防部與民間企業的合作,積極推動包括衛星通訊、太空運輸和深空探索等領域的技術創新與商業化應用。這些政策的推進和發展,不但重塑了全球太空經濟生態圈跟產業鏈,也為台灣在精密製造、電子零組件與供應鏈管理帶來了新的機會和挑戰。

大猩猩科技創辦人寇世斌表示,台灣在半導體生態系統方面擁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全球先進晶片供應鏈大多依賴台灣技術,這是過去 30 多年來的累積成果。相較於 Google、Amazon 等雲端技術龍頭,台灣更適合專注於邊緣運算(Edge computing),因為台灣在晶片設計、嵌入式軟體和感測器技術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這些技術對於太空應用至關重要,例如衛星和無人機,能夠使它們在有限的空間和功耗下執行複雜的任務。

寇世斌進一步指出,未來的衛星技術不該只侷限於通訊與影像監測,而更應該整合 AI、邊緣運算和自主控制技術。現今的 AI 大多依賴雲端,但在太空或戰場環境下,雲端服務可能受限,因此發展獨立運作的 AI 系統至為關鍵。台灣可結合高效能晶片、感測器、動態控制技術,打造能夠即時運算的太空平台,提升衛星與無人機的自主決策能力,進而應用於國防與戰略監測領域。

更多中時新聞網報導
黃金狂潮迎急轉彎? 專家示警後市崩跌 慘烈價格全說了
全球股市東升西降...台灣卻掉隊 台積電千元回不去了?謝金河揭2關鍵:辣個男人一直叫
成也鴻海、敗也鴻海!台揚淪全額交割還有救?老手揭2大硬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