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關稅戰 祥碩撿到槍

【時報-台北電】受美中貿易關係緊張影響,祥碩(5269)股價4月來跌幅12%,較同期加權指數的5.72%跌幅疲弱。市場對美國新關稅政策與宏觀經濟不確定性反應激烈,導致投資人信心動搖。

然而,外資券商野村證券認為,綜合實際營運狀況與供應鏈評估後,祥碩可能實則受惠於中美新一輪關稅博弈。

此一消息帶動祥碩14日股價呈現反彈,終場收在漲停板價1,540元。

根據祥碩年報,2023年公司51%營收來自美國,主要來自其最大客戶超微(AMD),估算2024年貢獻約55~60%營收)。美方關稅政策看似會對祥碩造成壓力,但實際上DIY桌機/主機板出貨至美國市場,僅占全球需求約10%,大多數祥碩晶片仍出口至其他地區組裝,美國關稅直接影響實屬有限。

除此之外,控制晶片雖然與美國客戶連動性較高,但該業務僅占祥碩2024年整體營收的16%,市場競爭者少、價格彈性低,受關稅波動影響也不大。

美國海關(CBP)於4月11日公布最新指引,明確將HTS編號8471與8473.30的PC及主機板排除在關稅之外,已減輕市場疑慮。

相較之下,中國大陸則於4月4日起全面對美國商品徵收高額關稅,並數次調升稅率至125%。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CSIA)隨即公告,明確表示以「tape-out」所在地判定晶片原產地。

由於AMD多數先進PC晶片交由台積電製造,未被視為美國原產,對AMD出口至中國市場影響有限;反觀Intel計劃將PC晶片拉回美國自有晶圓廠生產(如亞利桑那州Fabs 52/62),將因此面臨較高出口成本。

在晶片供應結構變動下,AMD有望進一步擴大PC市占率,野村證券因而認為,對祥碩晶片業務將產生實質拉動效益。

祥碩2025年第一季營收達25.09億元,季增32%、年增29%,主要原因來自AMD晶片組與USB4主控晶片需求強勁。

展望第二季,祥碩營收可望持續呈現雙位數季增動能,整體成長力道來自AMD市占提升與季節性標案出貨。

整體來看,野村證券認為,在供應鏈轉向、關稅條件重新洗牌下,祥碩可能有機會受惠於AMD出貨擴張,與競爭對手成本壓力。(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李娟萍/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