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投資有什麼風險嗎?出事了誰會負責?怎麼做能降低交易風險?一文看懂虛擬貨幣投資風險!|幣圈新手村

投資都有風險,加密貨幣更被投資人視為高風險資產:價格波動劇烈、詐騙消息頻傳、政府難以監管⋯加密幣的風險有哪些?出事了誰該負責?中心化交易所(CEX)與去中心化交易所(DEX)有什麼優缺點?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想降低交易、投資加密貨幣的風險,就跟Yahoo財經編輯室的幣圈新手村一起拆彈!

Hand of businessman using smart phone with coin icon, Online transaction, fintech business, Internet investment e-Commerce concept.
加密貨幣錢包的核心是私鑰,類似於銀行帳戶的密碼,手握私鑰就擁有加密資產,但把私鑰弄丟是無法重設的,一旦洩漏、遺失或被盜,你的加密資產就再也找不回來。(示意圖/Getty Images) (I going to make a greatest artwork as I can, by my head, my hand and by my mind. via Getty Images)

投資加密貨幣有什麼風險?

多數投資人對加密貨幣的印象可能是價格起伏劇烈,大起大落宛如雲霄飛車,如曾是全球第2大的加密貨幣交易平台「FTX」2022年宣布聲請破產保護,期間比特幣就跌了67%;在川普勝選後的幾周內,比特幣價格飆升超過 50%。除了加密幣本身市場機制導致的價格波動,加密貨幣還有其他內在性風險,這些狀況最終都會影響加密貨幣的價格走向。

  1. 價格波動劇烈:加密貨幣不像台灣股票有漲跌幅限制, 純粹由市場情緒決定價格。市場瘋狂時,一天漲跌50%以上也不是不可能,如比特幣曾在2021年11月時創下當時的歷史新高價位約69000美元,但隔了一年,2022年11月比特幣跌價至不到16000美元。

  2. 駭客風險:曾有駭客利用NFT遊戲的區塊鏈漏洞,竊取玩家的加密貨幣;也有不法分子以透過去中心化金融 DeFi平台的程式漏洞,轉移用戶的資金。幣圈中各種項目、交易所遭駭的損失多數無法挽回,大部分的交易所沒有設置賠付機制,出事時只能由用戶承擔。

  3. 交易所風險:中心化交易所 CEX可能有資金管理不透明、駭客攻擊、內部詐欺/挪用資金等問題。曾是全球最大的比特幣交易所Mt. Gox,在2014年突然關閉網站,宣稱遭到駭客攻擊,導致有85萬枚比特幣失竊,投資人血本無歸,直到2023年才陸續開始啟動賠償措施。土耳其知名交易所Thodex 在2021年無預警關閉交易,創辦人帶著20億美元逃往阿爾巴尼亞。FTX在2022年被爆出將用戶資金挪用至姊妹公司,同年11月公司宣告破產,數百萬投資人受害。

  4. 監管風險:各國對加密幣的態度不同,制定的監管政策也有鬆緊之分。監管寬鬆的國家如薩爾瓦多、新加坡等,鼓勵加密貨幣發展,並從稅務優惠或法規等方向提供支持;有些國家嚴格禁止或極度限制加密幣發展,如中國在2021年宣布全面禁止加密貨幣交易與挖礦,印度在2022年開始對加密幣交易課稅 30%。其他如歐、美、日等對加密貨幣的監管程度介於寬鬆與嚴禁之間,當這些經濟大國的監管政策有所變動時,也會刺激加密幣的價格上漲或下跌。

  5. 私鑰風險:私鑰是加密貨幣錢包的核心,類似於銀行帳戶的密碼,手握私鑰就擁有加密資產,但把私鑰弄丟是無法重設的,一旦洩漏、遺失或被盜,你的加密資產就再也找不回來。私鑰風險包括被駭、忘記備份、被中心化機構(交易所)掌控,萬一交易所破產倒閉或遭駭客攻擊,用戶也拿不回自己的加密貨幣。

出事了⋯誰該負起責任?

加密貨幣跟傳統金融體系最大的差異是「去中心化」,這個精神更深層的含意是,投資人可以完全掌控自己的資產,但也得自己負責。

想像一下,我們存在銀行裡的錢萬一被人盜領,或是轉帳時輸錯帳號、轉給陌生人,遇到這些狀況我們都可以聯絡銀行協助處理、甚至請求補償;但在加密貨幣的世界裡,你就是自己的銀行,沒有銀行(中心化金融機構)可以凍結你的資產,可是也沒有銀行這個角色能幫你追回損失。

遇到加密貨幣交易所倒閉事件,用戶的資產可能被凍結或消失,雖然這些損失應該要由交易所負責,但它都破產了,對追回資金的期待最好別太樂觀。交易所倒閉對投資人沒有明確保障,可能需要所有受害用戶集結起來打官司(甚至是跨海官司),或等待破產清算。

延伸閱讀》FTX受害資產能追回嗎? 律師揭「2大缺陷」嘆很難

被駭客入侵則有幾種情境。若是交易所被駭客入侵,要看交易所的態度而定,交易所可能會賠償,但也不是絕對;若是智能合約有漏洞而遇駭,有些DeFi平台開發團隊可能會提供補償,但沒有保證。如果單純是自己被駭客侵入,那麼大多數情況只能自認倒楣。

更別提私鑰遺失這種狀況,如前所述,私鑰就像是銀行帳戶的密碼,只是這個密碼不像傳統密碼忘記了可以重新申請,私鑰不見就沒救了,沒有人、沒有單位能幫你找回來,投資人必須為自己的疏漏負責。若是被騙轉帳、轉錯人,因為區塊鏈交易不可逆,如果不小心把幣轉到錯誤地址,就等於資產消失,不像銀行轉錯帳還有轉回來的機會。

去中心化 vs 中心化交易所比一比

雖然加密貨幣的本質是去中心化,但部分加密幣交易所的概念卻是中心化的,去中心化 vs 中心化交易所各有特色與優缺點:

中心化交易所(CEX)

如 Binance、Coinbase,提供簡單的買賣功能,甚至有儲值、借貸等服務。用戶需進行註冊、身份驗證等程序,有客服協助、操作簡單、使用門檻低,就像買股票一樣。CEX通常由交易所代管資產/私鑰,且有政府監管風險,如果交易所倒閉或被政府要求凍結帳戶,投資人可能拿不回錢。

去中心化交易所(DEX)

不依賴中介機構(如傳統中心化交易所 CEX)運作的加密貨幣交易平台,用戶可直接透過智能合約進行交易,無需將資產託管給交易所。DEX交易時資產仍在自己的錢包,不像CEX 需要將幣存入交易所,且不受政府監管,適合隱私需求高的用戶。但DEX操作難度較高,投資人需要自己管理私鑰與錢包,一旦遺失就無法找回。另外,DEX只能以加密幣進行交易,不能用信用卡或銀行轉帳入金,不像CEX提供法幣通道。

快速歸納一下,CEX相對容易上手,適合新手入門、交易也方便,但有資產風險,並受到政府監管;DEX交易更自由,能完全掌控自己的加密資產,但需要學習管理私鑰和使用錢包。

有些人在CEX交易後,會將資產轉到自己的冷錢包,以此來避免將加密資產都存放在交易所的風險。也有人搭配使用CEX和DEX,在CEX用新台幣、美元等法定貨幣購買加密貨幣,再將加密貨幣轉出到個人錢包,最後在DEX交易代幣,就不受政府審查。

如何降低加密貨幣的交易風險?

綜合上述的風險與責任,撇除我們無法控制的系統性風險,不難發現加密貨幣的風險關鍵字是「駭客」、「私鑰」、「交易所」:

  • 不將所有資產放在CEX交易所:交易所出事時,用戶存放在裡面的加密資產恐怕領不出來,定期提領到個人錢包,只在交易時才轉入交易所,更能降低交易所帶來的風險。

  • 管理、保存私鑰保平安:私鑰無法重設,可使用紙本、金屬板等方式多重備份保存,不要儲存在雲端、Email、社群媒體等網路環境,避免遭駭。如果手機遺失、電腦故障,或是錢包應用程式出現問題,使用助記詞(Mnemonic Phrase)備份有助找回私鑰,就像是「密碼提示」的功能。另外還可以設立緊急繼承計畫,當用戶意外過世時,手中的加密資產才有辦法遺愛家人。

  • 提高風險意識:防駭措施做好做滿!使用有口碑的冷錢包(USB、卡片或特製的離線硬體錢包)作為長期持有的加密資產儲存方式,慎選合法正派的交易所、開啟雙重驗證、不點來路不明的連結,更要小心各種投資詐騙話術。需要求助時務必確認是有官方驗證標記的客服,更別透露密碼等關鍵資訊。

  • 關注最新監管動態:隨時注意政策公告,避免踩到監管紅線,美國、歐盟、日本等地的監管趨勢會影響全球幣圈市場,當監管收緊時,加密幣的價格也會受到影響。

加密貨幣目前在台灣尚未有完整監管框架,政府主要關注交易所、反洗錢機制,而非全面規範加密貨幣市場。加密幣在台灣並不被視為法定貨幣,而是以「虛擬資產」、「商品」的概念受到金管會的監管與約束,相關政策可望隨著加密貨幣的發展持續調整,投資人可透過Yahoo奇摩股市掌握最新消息。

延伸閱讀》川普擬納比特幣為戰略儲備 專家籲勿太樂觀

加密貨幣掀起金融市場新革命!從比特幣的崛起到區塊鏈技術的創新,這場數位資產革命正顛覆傳統投資方式。從加密貨幣的基礎知識、熱門加密幣到海內外交易平台介紹、投資風險,投資新手想踏進幣圈,別錯過Yahoo財經編輯室的幣圈新手村專輯!

免責聲明

本文僅供資訊參考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財務建議或買賣加密貨幣的推薦。加密貨幣市場具有高度波動性,投資風險較高,請讀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策前,自行進行充分研究,並視自身財務狀況評估風險。如有需要,請諮詢專業財務顧問。Yahoo對任何讀者基於本文所採取的投資行為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核稿編輯:劉凱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