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要刮哪些部位?出痧顏色愈深愈好? 7QA中醫師一次解答

有人刮痧刮到頭暈反胃,也有人刮到瘀斑多日未消。刮痧看似簡單,卻有大學問。烈日當空,在室外待一會兒就覺得酷熱難當、頭昏眼花。中暑、疲勞或發燒時,很多人會隨手拿起梳子、瓷湯匙就開始刮痧,刮完身上出現像被毒打過的紫紅色瘀斑,但人卻變得神清氣爽。

不過也有人刮痧刮到頭暈、反胃,或因為刮太用力,瘀斑多日未消而求診。更危險的是,有人甚至刮到破皮感染,引發蜂窩性組織炎或壞死性筋膜炎。

刮痧是歷史悠久且有效的保健方法,但到底該怎麼刮痧才能趨吉避凶?刮痧的原理是什麼?刮哪個部位最有效?出痧顏色愈深愈好嗎?所有關於刮痧的疑問,中醫師一次解答。

Q1.哪些人不適合刮痧?

刮痧雖然是常民保健良方,但並非所有人都適合。

不宜刮痧的族群,包括1歲以下幼童、孕婦、癌症患者、年老體虛者、空腹或剛吃飽的人、水腫者、嚴重靜脈曲張者(血管壁彈性較差)、糖尿病患(傷口不易癒合)、心臟病患,以及凝血功能不正常、血液疾病患者等。

中醫師程惠政提醒,肝腎功能不全的人,凝血能力也會較差,且正在服用阿斯匹靈等抗凝血藥的人,皆不適合刮痧。

表皮如果有傷口,或有皮膚炎、過敏、長痘痘、毛囊炎、濕疹、蕁麻疹等,就不該刮痧,以免感染。韌帶或肌腱部位的急性損傷、骨折、外科手術疤痕處,3個月內皆不宜刮痧。此外,恐懼刮痧或刮痧時曾經頭暈不適的人,最好也不要再刮了

Q2.「痧」是什麼?為什麼刮痧可以緩解不適?

刮痧時,皮膚會刮出紫紅色的皮下出血點或瘀血斑,這就是所謂的「出痧」。

「痧」指的是皮膚的反應,有的可能是出血、瘀血,有的則是「刮」的外力造成微血管擴張、皮下充血,所以皮膚看起來才會發紅。

中醫認為,當體內氣血淤積、阻塞時,病症就會隨之而來,而刮痧可以刺激體表經絡,達到促進氣血循環、疏通經絡、調整臟腑的功效;當氣血調和通暢,能讓身體各處都能獲得充分的營養供應,不舒服的症狀自然就會減輕。

「刮痧的概念類似流汗,」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兒科主任申一中表示,汗流不出來、覺得很悶時,去跑跑步或是洗熱水澡促進排汗,就會感到比較舒服,而「痧」跟汗液一樣,也是一種身體調節的機制,刮痧就是藉由外力刺激去加速身體循環,使體內的熱邪可以宣洩出來。

Q3.哪些症狀可以用刮痧來處理?

刮痧可以改善「功能性」的問題,例如局部痠痛無力、嘔吐、頭暈、頭痛、煩躁、發熱、中暑、胸悶、呼吸不順、氣血循環不良等,但對於心臟病、肝病、腎臟病、神經系統疾病等「器質性」的病症效果有限。

以最常見的中暑為例,程惠政指出,中暑這類因為天氣變化、身體無法調節而引發的不適,刮痧往往能發揮不錯的功效。「痧是風、濕、熱造成,夏秋兩季常見,」程惠政說,當外邪進入體表,藉由刮痧可讓外邪透過汗、血液或體表排出;有些人的散熱功能不好,容易中暑,透過刮痧可刺激汗腺排汗,流汗後體溫下降,身體自然也恢復平衡。

不過他也提醒,若是熱痙攣、熱衰竭等危急情況,應立即送醫治療。

除了中暑,受到風寒也可刮痧。御絨中醫診所院長廖婉絨表示,刮痧不但能宣洩體內的熱邪,也可以溫經,她建議刮完痧後熱敷,能有效逼出體內寒氣。

有些人去做臉時,美容師會用較輕的力道做臉部刮痧,刮完再蒸臉,可以促進臉部的血液循環、改善膚況及黑眼圈等。廖婉絨提醒,臉部刮痧不是每個人都會做,若刮破皮感染就得不償失了,應交由專業美容師來做,或是改用手指指節按摩臉部即可。

肩頸僵硬、血液循環不佳也能藉由刮痧改善。刮痧後血管擴張、血流較順暢,可緩解肌肉的緊繃與痠痛。

感冒發燒時,身體免疫力較差,具備中、西醫師資格的程惠政表示,刮痧造成的皮下出血、充血會引發輕微發炎反應,當身體察覺到出血,就會出動白血球及巨噬細胞,因此刮痧也能達到增強白血球活性、刺激身體免疫反應的效果。

Q4.刮痧要刮哪些部位?

刮痧時最常用的部位就是後頸、肩膀、背部,而之所以刮這幾個部位是有原因的。中醫認為,人體的督脈(背部正中間脊椎處)與膀胱經(督脈旁開1.5寸、3寸)主管「一身之表」,作用等同於人體最外層的防護罩,因此當外邪入侵、身體不舒服時,當然也從第一線的督脈、膀胱經去處理。

廖婉絨表示,外邪首先會侵犯膀胱經、督脈,因此往往感到肩頸緊繃,刮痧後會覺得比較放鬆、舒服。

她提醒,由於督脈位於脊椎上方,刮得太用力可能會傷害到脊椎的骨膜,如果是一般人DIY刮痧,還是刮脊椎兩側的膀胱經及身體側邊的膽經就好。

申一中表示,刮痧跟按摩一樣,都是刺激經絡的方式,所以除了最常用的肩頸、背部,其他部位(例如四肢)及穴道也都可以刮。

Q5.出痧顏色愈深愈好嗎?為何有人刮不出痧?

出痧程度和個人體質、病情程度都有關,中醫師勸告,千萬不要為了刮出紫紅色的瘀斑而使用蠻力,若太用力恐刮到皮破血流,可能會發炎感染,甚至引發蜂窩性組織炎或壞死性筋膜炎,保健不成反傷身。

刮痧並非刮愈重愈好,也不是愈痛愈有效。一般輕微的點狀出痧約1天就會消褪,較明顯的出痧則需兩、三天,但申一中見過有患者刮痧1星期後淤血都沒消,「當初一定是刮得太用力、很痛!」

廖婉絨表示,刮痧力道不宜太重,同一部位最多刮20下,刮到出現痧點即可,就算沒有出痧也不要再硬刮。

「病症輕,通常只會刮出輕微的痧點,病症較重則會刮出紫紅色的痧,」她說,在一開始病症較嚴重時,可能刮幾次就有明顯出痧,等痧褪乾淨再刮時,就會發現第二次的出痧減少了。

不過,有時候刮不出痧是因為病症很深,不是在表淺處,就算刮了也不會出現痧點。

很多人覺得刮痧就是要有明顯出痧,才算有效果,然而,會不會出痧跟個人體質也有關係。「有些人一刮就有反應,不一定代表病情較重,可能是體質因素,就像流汗一樣,有些人就是比較容易出汗,」申一中說明。

Q6.刮完痧要注意哪些事?

刮痧會促進血液循環及汗腺分泌,因此刮完痧就像泡了溫泉一樣,應該喝溫開水或常溫水以補充水分。

此外,刮完痧也不要吃生冷的食物、洗冷水澡,刮痧部位也應避免吹到冷氣。

Q7.可以幫小孩刮痧嗎?

1歲以下的小孩不宜刮痧,但兩、三歲的孩子已能表達自己的感受,可以刮痧。

由於孩童的皮膚細嫩,力道應放輕,刮痧時也要更小心、手法更輕柔。刮痧時也要隨時注意孩子的反應。

刮痧刮這裡

中線督脈由枕骨下方刮到大椎穴;兩側則是從耳後的風池穴一路刮到肩膀,沿著膀胱經(位於都督脈左右兩側)刮。

4穴位緩解刮痧不適

御絨中醫診所院長廖婉絨說,有些人可能是出於體虛、緊張或是疼痛,刮痧時會出現類似「暈針」時頭暈、噁心反胃的反應,這時應喝點溫開水並平躺休息,也可以按壓人中、內關、百會、足三里、湧泉等穴道緩解不適。

延伸閱讀:

【圖解】睡前8分鐘刮痧法 除頸紋、臉頰鬆弛超有感

中暑有分「陰、陽」 中醫師告訴你最好的散熱解方

消暑要注意…這5個常見方法是錯的 反而會讓人容易中暑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生活相關新聞
松機偽出國體驗 沒起飛也好嗨
台捐20萬片口罩 芬蘭認證:品質頂級
不要再叫「小野柳」 富岡地質公園正名了
服骨鬆藥後拔牙 兩個月5人顎骨壞死
台灣粗獷主義代表波浪大樓 出自「大和旅社」少爺之手

今日推薦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