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不滿我管制核食,台日EPA停擺

【時報-台北電】立法院外交委員會今將邀外交部長李大維專題報告「台日EPA(台日經濟夥伴協定)談判相關進度」,不過據外交部事先送交的書面報告,首度證實台日EPA之所以進度延遲,就因日方不滿我方藉福島核電廠事故,管制日本食品進口。

日方推遲召開EPC

外交部書面報告指出,台日雙方2013年同意成立「台日經濟夥伴委員會」(EPC),作為討論台日總體貿易及投資合作發展平台,包括台日簽署EPA可行性研究。然2015年5月發現日本輸台食品偽標事件後,我國便採區域全面管制日本食品進口措施。

EPC與上月底在國賓飯店舉行、由亞東關係協會會長邱義仁及日本交流協會會長大橋光夫主持的「台日經貿會議」不同;後者是中華民國與日斷交後為維繫民間經貿往來成立的非官方年度會議,始自1975年。

日方認為,我國身為WTO會員國,對日輸台食品管制措施須符合WTO規範,任何管制措施應基於科學根據,但我國並未檢測出日本進口食品有輻射超標,卻實施管制,令日本當局不滿,因此推遲與召開EPC,雙方洽簽EPA進度亦告停頓。

外交部憂台遭邊緣化

外交部表示,我方一日未放寬日食進口管制,日方便不願與我重啟EPC。反之,如果我國在確保食安無虞及國民飲食健康前提下,能放寬日本輸台食品管制,可望促使日方儘速與我重啟EPC,預期EPA將有所進展。

外交部指出,美、日都是我重要貿易夥伴,未來對美日貿易關係新發展,對我國當前外貿策略有相當大影響,尤其現在TPP前景不明,更顯得EPA的重要。我國應尋求早日與美、日完成EPA簽署,以免在雙邊及多邊國際經貿合縱連橫過程中遭到邊緣化。

林揆促理性化解爭議

行政院長林全昨主持食安會報第4次會議表示,對檢討近期日本食品管制措施產生的爭議,政府將加開三場「準聽證會」模式公聽會,期建立一套理性專業典範,及公平、透明、開放的對話機制,希望讓公聽會有一定公信力,獲社會大眾信賴。 (新聞來源:中國時報─記者楊孟立、呂雪彗╱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