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A股入摩權重三連升,中型股首次入列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MSCI於今日凌晨公布半年度的指數調整方案,根據MSCI的說明,本次A股的成份股新增204檔,無刪除,其中189家為中型股,調整後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下稱國際通指數)成份股總數增加至472檔。同時隨著A股納入因子自15%提高至20%,中國A股在MSCI中國和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的權重分別提高至12.1%和4.1%。

MSCI曾在今年2月底宣佈增加中國A股在MSCI系列指數中的權重,同時分成三個階段將中國A股的納入因子從5%逐步增加至20%,11月底將是第三波調整生效的時間點,除了將納入因子進一步提高至20%外,並同時納入包含創業板在內的中型股,A股佔新興市場指數的權重亦進一步提升。

而且繼MSCI之後,富時羅素以及S&P等國際重量級指數編製機構也將在今年陸續納入A股,估計全年可吸引被動資金達4000億~6000億人民幣以上,預估到今年底海外資金持有A股市值將達到人民幣1.8兆元,超過中國境內公募基金持股總市值,A股與國際市場的連動性會增強,預料資金流向將以具備MSCI納入題材之A股為主。

在台灣交易所掛牌交易的元大MSCI A股 (00739) 與其他台灣陸股ETF不同之處,在於其追蹤的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將依據MSCI納入A股的進程更新、調整,是唯一能夠完整反映A股入摩全部過程的參考指標。A股增量資金行情也反應在指數績效上,根據萬得資訊統計,今年以來截至11月7日,國際通指數上漲約28.19%,同期間MSCI中國指數僅上漲13.65%。

廣告

而根據MSCI近期研究指出,儘管中國目前經濟總量已占全球的16%,中國的資本市場卻僅占全球市值加權指數的4%,仍處於低配狀態。進一步來看,全球股票型共同基金對A股更是低配。在2018年完成首次納入後,MSCI ACWI全球指數中每6隻股票中就有1隻股票來自中國。相比之下,全球股票型共同基金所持有的股票中,每30只股票才約只有1隻股票來自中國。

因此,MSCI也正在考慮未來進一步提升A股「納入因子」的條件。重點問題包括:一、可直接對沖風險的衍生商品;二、A股的交割結算週期較短(T+1),可能帶來的作業風險;三、滬深港通與交易所交易假期不同,可能帶來的投資風險;四、建立可行有效的綜合交易機制,從而降低營運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