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回流熱潮過後 人才缺口恐成嚴峻挑戰

(中央社記者韓婷婷、潘姿羽2019年9月9日電)政府預期今年台商回流將大爆發,投資金額可望上看新台幣8000億元。美中貿易戰帶來史無前例的台商回流熱潮,然而真正的挑戰還沒到來,廠商擔憂,台商陸續回台投資後,恐怕即將上演「搶人大作戰」。

美國對中國銷美產品課徵高關稅,且範圍擴大至智慧型手機、筆電等消費性產品,廠商實在「凍未條」,不得不轉移陣地。

業者表示,其實有擴產需求的人,早早就在評估看地,東南亞是首選,部份自動化程度高的高附加價值產品則移回台灣,然而,人力成本將是回到台灣後最現實的議題。

台商落葉歸根 人不再是最美麗風景

業者指出,產能移回台灣生產,勢必得面對本勞難尋、外勞比重不得超過25%、大夜班調度困難等問題,「人力成本會比東南亞高出很多」。

隨著台商回流的規模持續上修,也有業者認為,待明年回流廠商陸續進入投產階段,「缺工」議題就會浮現,而且在供不應求下,工資明後年可能都會上漲。

已將研發總部及一半產能移回台灣桃園的岳豐科技表示,由於外勞有一定的比例限制,超額部份需加碼約新台幣7000元的安定基金費,總成本相當於本勞的3萬元薪資,但還是得付,「不是廠商不願意雇用,實在是本勞不願意做」。

先不談筆電代工大廠所需的龐大人力,一家新北市電子週邊大廠第一時間打算回台灣,總部大樓的2個樓層已規劃好產線、完成工廠登記,儘管工廠員工設施福利完備,規劃招募200名勞工,卻苦於招不滿,最後只好放棄,轉向泰國蓋新廠。

「人是最大的問題」、「沒有專業的大學生很難用」,台達電永續長周志宏直接挑明企業目前在台灣投資面臨最大的難題。

台達電祭出年領20個月,百萬年薪全台徵才1800人,除了電子、機構、通訊等硬體職缺外,今年對軟體及韌體的需求更為強烈,包括AI、資料分析、影像識別到資訊安全等領域人才更是熱門職缺。

儘管被列為大學生前10大嚮往的企業之一,台達電仍面臨徵才不易的困境;此外,股王大立光招工的紅布條也是長年高掛,從沒拿下來過,白領、藍領同樣都缺。

「人才真的很難找,很早就要開始搶,」周志宏表示,台灣一般大學基本教育與產業的聯結度低,存在嚴重落差,集團透過捐贈、開課等方式進入校園為產學合作接軌,才能看到好的人才就直接網羅。

人才的培育是長遠的計劃,台灣現在師資外流,好的學生自然也留不住,周志宏向政府喊話,產業要有好的發展,政府得從教育扎根,培養專業人才,恢復技職教育體系更是重中之重。

搶人大作戰 軟實力也很重要

許多製造業大廠早早跨進校園,縮短產學落差的同時,也能在茫茫學海中發掘璞玉,以便先下手為強;不過若要找即戰力,廠商的誠意就相當重要,除了薪水,公司福利也可以成為加分利器。

「很多組裝廠都在吹冷氣了!」合發土地開發總經理張俊良以「見證人」的身分,分享所見所聞,作為土開業者,他平常都與製造業廠商打交道,對於產業動態也頗有觀察。

張俊良表示,一方面是年輕人比較不喜歡這類工作,另一方面,許多優秀人才都留在北部,南部相對缺人;以高雄大寮的和發產業園區為例,可以看到許多廠商都選擇強化軟實力,靠著公司福利吸引年輕人,讓他們不再「北漂」。

台郡科技大面積購入和發工業區土地,並預計投資百億,打造台郡5G智慧通訊事業營運基地,被視為高雄今年的指標投資案,公司也誓言要打造高級員工宿舍,「除了游泳池,其他想的到的都有」。

此外,密封元件廠商培凱也祭出美食牌,張俊良說,有一次在他們公司的員工餐廳吃飯,大為驚艷,「比外面日式餐廳還好吃!」

人才是產業發展的根本,廠商為了吸引人才,並解決人力不足的問題,無不使出渾身解數,「軟硬兼施」。但張俊良提醒,很多回流台商尚未開始投產,未來1至2年,進入生產階段,就會面臨人力需求的高峰期,政府必須及早提出因應措施,才能讓這波投資潮完整發揮乘數效應,帶起台灣經濟。(編輯:林淑媛)108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