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關稅障礙掃除有助紓緩緊張 經貿專家:逆差仍很難消除

卓揆和財經部會密集沙盤推演對美高關稅的應變之道。圖/卓揆臉書
卓揆和財經部會密集沙盤推演對美高關稅的應變之道。圖/卓揆臉書

一位退役經貿人士表示,非關稅貿易障礙即使全面掃除,美方也未必能將農產品大量出口到台灣,因台灣胃納量有限,且過去敏感農產品例如美豬、美牛或牛內臟都以國人健康為由不開放,未來一旦開放,恐會在國內引爆政治效應,這是一場非常艱鉅、複雜且馬拉松式的談判。

美貿易障礙報告提出八大類議題是長期關切焦點,黨政人士說,並非一下要解決所有問題,仍需視台灣產業結構而定。例美豬美牛及牛內臟、同一型號美汽車進口限制75輛上限等都有技術性壁壘障礙,稻米配額關稅也有技術性障礙。台灣著作權法尚未修法通過、對智財權保護不足。

而台灣特定化工原料及金屬製造、電視及廣播節目服務、輸配電及郵政活動,都不允許外商投資;電信業外商直接持股比率上限為49%,直接和間接持股比率上限受限60%;健保署對藥物與醫療裝置政策透明度不足等,都是美方認定的障礙。據悉,談判小組會逐項檢討可鬆綁產品、放寬市場准入項目,惟國民健康、國人安全為最大前提。

長期參與談判的退役經貿人士表示,我國非關稅貿易障礙的確存在不少,且是長期累積問題,例如牛舌要求美進口商每箱要解凍才能進口,就是一例。非關稅貿易障礙的掃除,的確有助消除台美雙方緊張關係,但即使我針對美牛、美豬或內臟等農產品全面開放市場,也採購不了多少數量,因為台灣人口的胃納量有限,也和飲食習慣有關,如果美方目標是要消除700多億美元順差,恐怕難度甚高。

他說,從統計數字可知,出口1100多億美元,進口400多億美元,若擴大投資和美方計算課我對等關稅的公式無關,而美方計算對等關稅的公式,也和關稅本身無關,是「名不副實」。至於降低關稅,美方產品能擴大採購多少,是個問題,不論能源、農產品、軍事採購,或大宗物資,採購不了多少,消除不了台對美高達700億美元貿易順差額度,以美豬開放為例,一年進口不過2~3億美元。

這位經貿人士說,即使我方全面將機器及原料關稅降至零關稅,美方也不會把進口我國貨品降為零關稅,即使越南向美國表示願考慮全面撤稅降為零,美國對越南的對等關稅也不會豁免。他說,貿易障礙及關稅調降可以檢討改進,但若因此造成社會太大分裂,執政黨還是得計算政治成本的代價。

倘若32%一直拿不掉,經貿人士說,不是大廠倒楣,是台灣絕大多數的中小企業。他分析,台灣的ICT大廠已國際化,客戶有很高需求會負擔32%關稅,且早已全球布局很完整,有能力調配海外生產線,短期衝擊不大,即使長期影響也不會太大,除非是全球性的經濟大蕭條另當別論。

退役經貿人士指出,短期內要設法盡速把32%的高關稅調降,減半也好,惟降為零關稅難度很高,且時間會很久。倘若在野黨不能共體時艱,繼續惡鬥下去,或和執政黨政策唱反調,倒楣的一定是中小企業,即使硬撐,也撐不了太久。如果不是像晶片等美國客戶必需的產品,恐怕台灣出口廠必須負擔32%的部分成本。

更多中時新聞網報導
8.7萬人注意!1縣市下周二發錢 65歲長者符「3條件」爽領1萬 申請規定一次看
ETF報酬王出爐!「別再笑高股息績效差」這2檔最拉風 單月、單季冠亞軍全包
25%汽車關稅誰買?美國車貴爆「成本曝光」 專家:大陸是最大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