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股》中鋼再失23元關卡 靜待終端需求回溫
【時報記者葉時安台北報導】中鋼(2002)今年2月稅前獲利成長數倍,但市場仍觀察出貨量受製造業動能復甦、重建需求、銷美訂單增加等動能,加上股價已先行反映利多,靜待終端需求尚未回溫之際,中鋼25元有壓,法人評估股價潛在漲幅有限,維持中立投資評等。周五中鋼股價再度跌破23元關卡,摔至一個月以來低檔。
中鋼近日股價23元震盪,周五再度失守23元關卡。三大法人操作上仍偏多,外資已連八天買超達4.39萬張,投信、自營商近2天亦回頭回補持股。
中鋼自行結算114年2月份之合併營業收入281.61億元,月增9.52%、年減2.77%;合併營業利益7.19億元,月增160.51%、年增249.84%;自行結算合併稅前淨利5.07億元,月增149.40%、年增281.92%,稅前EPS為0.03元。中鋼表示,2月鋼鐵銷售單價及數量增加,推升營收及本業獲利表現。
中鋼今年累計至114年2月之合併營業收入538.73億元,年減11.53%;合併營業利益9.95億元,年增197.22%;合併稅前淨利7.11億元,年減12.56%。
展望未來,原先232條款中部分國家鋼鋁進口享有免稅配額,3月12日起全球鋼品進口均適用25%關稅,對台灣、越南等原先未享有免稅進口額度國家,競爭力可望恢復平等,然須持續觀察第二季訂單變化。法人預估,目前終端需求仍靜待降息趨勢帶動製造業動能復甦,預期中鋼2025年出貨量僅將呈持平至小幅成長。
2025年中國粗鋼減產幅度預估將約5%,且在供給限縮下,預期鋼價將築底,而在鐵礦砂與焦煤報價處於低檔下,煉鋼利差將獲得改善。雖然出貨量仍觀察製造業動能復甦、重建需求、銷美訂單增加等,惟在基期較低,中鋼2025年獲利可望成長數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