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對汽車零組件廠課25%關稅,業者稱AM及OE價格都上漲成為台廠優勢

【財訊快報/記者戴海茜報導】美國總統川普課徵汽車進口關稅25%,已於4月2日開始實施,國內整車廠因幾乎沒有輸美,因此未受影響,不過汽車零組件來看,AM(售後市場)零件出貨北美交易慣例採離岸價格(FOB),增加稅費通常由當地貿易商吸收,另外,關稅可能使原廠(OE)零件價格上漲,擴大與AM零件的價差,成為AM零件的優勢。川普宣布對進口汽車徵收關稅25%,關稅適用於進口乘用車(轎車、SUV、跨界休旅車、小型貨車、貨車)和輕型卡車,並包含關鍵汽車零件(引擎、變速箱、動力總成零件、電氣電子零件等),此次課稅為全球性課徵,且無例外性案例,已於4月2日正式實施。

東陽(1319)總裁吳永祥指出,當初基於美墨加協定(USMCA)規定汽車零件必須由時薪16美元以上的勞工生產,讓許多汽車零組件製造商前往墨西哥及加拿大設廠,如今對汽車零組件課稅,會導致美國當地汽車製造商的成本增加,勢必要提高車價對應。

此外,東陽美國廠設立已30餘年,從2017年川普第一任時開始就持續擴廠、移模,今年更加大擴廠力道,至今仍在進行中,使東陽的競爭力與競爭者的距離越拉越大。

吳永祥認為,因東陽交易為FOB供貨模式,這還有許多變數,需要再觀察,加上AM市場多為台灣業者,競爭基礎是一樣的;他說,東陽一直以來都會密切注意與競爭對手的競爭力差距、對等關稅實施是往正面還是負面、東陽是否足以面對競爭,這些都是要面對的問題。

虎山(7736)董事長陳映志表示,根據美國政府公告,新的25%關稅適用於進口汽車及特定零件,如引擎、變速器、動力系統和電氣元件,這些零件可能包含在虎山的產品範圍內,不排除直接影響產品在美國市場的價格競爭力,不過虎山採用台灣FOB供貨模式,運費和關稅由客戶承擔。

陳映志表示,關稅將使得新車價格上漲,促使消費者延長現有車輛的使用時間,增加對AM零件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可能導致原廠零件價格上漲,進而提升AM零件的售價,不過這也可能降低整體需求,因為消費者可能因價格上漲而推遲維修或選擇替代方案。

至於關稅可能使原廠(OE)零件價格上漲,擴大與AM零件的價差,陳映志說,理論上可能增加AM零件的吸引力,但若AM零件也受到關稅影響,價格同樣上漲,但價差會擴大,成為AM零件的優勢。

中國輸美商品徵收34%高關稅,由於之前中國商品的平均關稅稅率已約為33%,兩者相加,綜合關稅稅率將達到67%,其中鋰電池材料來看,因2024年起關稅就已經從7.5%提高到25%,如此,總關稅負擔可能達到59%(34%+25%),對中國鋰電池材料產業的出口構成重大挑戰。

立凱-KY(5227)指出,早已經將在中國生產比重降至零,並授權全球,而授權ICL在美國的LFP材料廠,已於日前在聖路易舉行剪綵儀式,為全新的電池材料創新與認證(BMIQ)中心揭幕,這是美國首座此類設施,推動ICL在電池材料領域的領導地位。

全球刻正陷入川普新關稅陰霾之中,隨著ICL在美國的LFP材料廠的認證揭幕,將使得ICL獲得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也為立凱電帶來更多授權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