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熱力圖一眼看懂今日盤勢!熱力圖要怎麼看?股市新手、當沖客都適用!|看圖說股市
靠一張熱力圖,一眼就能看出台股什麼最夯!漲跌數字密密麻麻不夠直觀,越來越多投資人借助視覺化工具觀察市場訊號,除了老朋友K線圖、河流圖,熱力圖則是協助投資人快速掃描盤勢的好工具。熱力圖是什麼?熱力圖要怎麼看?無論新手股民、當沖客、波段投資人⋯都能用熱力圖抓出資金流向、掌握市場情緒,本文還要進一步帶你破解熱力圖的盲點,從「看不懂」變成「看門道」,把這張色彩繽紛的圖表變成你的投資雷達!
熱力圖是什麼?
熱力圖(Heatmap)原本的設計用途是幫助數據分析,如人口密度、降雨量等數據視覺化後,會以熱力圖的方式呈現,現在也被廣泛應用在使用者行為研究,如企業分析網站使用模式,可參考網頁點擊熱區的熱力圖。熱力圖的視覺效果能讓人一眼看出數據的分布或強弱對比,應用在金融、投資領域,可以運用在大盤趨勢觀察,如股票熱力圖,被華爾街分析師拿來快速掃盤、追蹤資金流向,逐漸成為看盤標配,連散戶也開始跟進使用。
股票熱力圖有三大重要參數:
顏色:股市最常見的就是紅、綠兩種顏色,一看熱力圖的顏色就能看出今天股市的強弱重點,哪些股票強勢、哪些族群疲軟。歐、美、日、港等地股市多以「綠漲紅跌」呈現,台股、陸股則是「紅漲綠跌」。
亮度/濃淡:熱力圖通常會以顏色的亮度或深淺來表示漲跌幅大小,以台股市場為例,股價走跌會是綠色,跌勢越重、綠色越深,小跌1%可能是淺綠色,跌5%轉為正綠色,若跌停板則會是墨綠色。
面積:熱力圖由大大小小不同尺寸的方格組合而成,每一個格子都代表獨立的一檔股票,方格的面積會依據市值或成交金額有所不同,面積越大,對整體市場的影響也相對大。如下圖這張熱力圖,以市值大小為基準繪製,權王台積電無疑就是最顯眼的,占據的面積最大;其次就是聯發科、鴻海等。
相較於傳統以數字呈現漲跌的表格,熱力圖以視覺化的元素讓資訊一目了然,適合圖像型思考者快速了解盤勢。熱力圖也像一張股市溫度分布圖,讓投資人對整體股市的觀測更直覺。
熱力圖要怎麼看?
一般來說,我們在網路上看到的熱力圖,可以選擇要以「市值」或是「成交金額」來排序,依市值排序可看出台股大盤的漲跌主因,像權值股如台積電、聯發科是否領漲;也能判斷加權或櫃買指數的漲跌由那些個股貢獻。 若是以成交金額來排序,可以掌握資金的流向,成交金額越大代表買盤或賣盤都往該個股湧入,這有助於找出資金青睞的強勢族群,也能讓市值小但成交活絡的冷門股「浮出水面」。
下圖對比了市值與成交額排序的呈現方式,可以看到以市值為主軸的這張圖中,「其他」類別有一個深綠色小方塊、右下角「資訊服務業」(因版面太小只能看到「資」)也有一個深綠色小方塊,顯示這兩類產業有個股跌勢很深、甚至是跌停板。在以成交金額排序的版面呈現中,這兩檔股票就比較明顯跳出來了,可以看到是中鼎(9933)與華經(2468),顯見這兩家公司雖然市值小,但在這天/這個時段的成交金額是相對顯眼的。
熱力圖提供直觀的股市訊息,一眼看過去,某個區域最紅,代表資金在該族群發動攻勢;某個區域一片綠,表示該類股今天遭「空襲」。市場情緒振奮,盤面就會是一片紅通通,若紅綠參半,可能是類股輪動,或是大盤處於盤整階段。
另外,也可以透過熱力圖判斷是個股表現或族群行情,例如觀光類股在熱力圖上一片慘綠時,出現零星一兩檔股票呈現上漲,可研究這些公司是不是有利多題材,反之則有可能是族群行情,要留意是否有延續性。
不同時段的熱力圖用法
在台股開盤期間,熱力圖是動態的,盤中個股的顏色、區塊面積、亮度都隨著盤勢變化,藉由這些動態,可以即時掌握類股輪動、各產業資金流向,在盤前、盤中、盤後都有不同的觀察重點:
盤前:開盤前查看前一天的成交額排序熱力圖,搭配國際財經局勢、法人買賣超等資訊,找尋熱度有望延續的類股。
開盤:開盤10分鐘,先掃一次熱力圖,看看當日是否有主流族群獲資金進駐。前一天資金集中、早盤又跳空開高的個股,有機會強勢演出。
盤中:隨時進來熱力圖留意資金流向是否轉變,觀察成交額排序熱力圖,如果某族群早盤表現冷清,午盤卻有資金灌進來,可能有突發題材帶動,是一個短打機會。
收盤:適合分析當日資金結構,搭配K線圖,與量能變化,作為選股與調整的參考方向。舉例來說,可觀察某些帶量上漲、法人悄悄布局但未成為市場焦點的個股,可能有補漲空間。
熱力圖可以訓練投資人的「盤感」,養成盤中三不五時掃一下、盤後固定分析回顧的習慣,久而久之可以建立對市場情緒的敏感度。更進一步來說,建立出「觀察→推理→驗證」的習慣,能夠養成自己的一套盤勢判讀方式。
哪些人適合用熱力圖?
股市新手:剛入門的投資人,想建立盤感,可從每天觀察熱力圖開始訓練,用直覺又圖像化的方式培養類股輪動、資金集中度的概念。
當沖投資人:熱力圖的特性就是資訊密度高、更新即時,適合想快速了解盤中資金流向的當沖族,快速篩選出當日活跳跳、具攻擊力的標的。找出主流股後,搭配即時K線確認技術型態,可望有切入短線機會。
波段投資人:相較於當沖股民操作著重熱力圖的即時性與成交金額排序,做波段者將重心放在資金趨勢與類股輪動,以市值排序熱力圖來理解大盤結構變化,透過區塊擴大、顏色偏紅等特徵來觀察哪些類股的熱度穩定上升。波段投資人不需要像當沖者時時盯著熱力圖,但須養成盤後回顧的習慣,搭配季線、月線、法人動向等技術與籌碼指標,找出準備進入主升段的族群或個股。
分析型投資人:關心特定產業如電動車、AI、金融等,也適合搭配熱力圖觀察產業內部結構,點進熱力圖產業分類,可以看到更細節的成分股資訊,搭配新聞與基本面,評估產業中的領頭羊與落後補漲股。
熱力圖的盲點與陷阱
熱力圖雖然直觀又方便,但也潛藏不少視覺陷阱或誤用盲點,股民們使用時最好「眼腦並用」,才不會措施更關鍵的判斷:
看到紅色別急著追漲:看到熱力圖有大片紅色,不一定是多頭啟動的訊號,有時可能是市值較大的幾檔權值股在拉抬。例如「拉積盤」由台積電獨撐大局,形成「一個人的武林」局面,但台積電市值大、紅色的面積占比也大,雖然畫面看起來紅通通,但其他中小型市值可能量能低迷,盤面結構偏弱就要謹慎操作。
熱力圖須搭配資訊判讀:盤後熱力圖是靜態的,無法反映基本面、消息面等即時變化,投資人應綜合各種資訊做出買賣判斷。假設今天收盤的熱力圖上,汽車相關族群爆量慘綠,投資人打算在隔天進場放空,但忽略了收盤後政府針對汽車產業宣布補貼政策利多,隔天市場反應可能反轉,那麼做空的股民可能會被軋空。
考慮成交量、流動性:熱力圖中漲跌幅越大的個股,顏色越深,若只看股價漲得凶就進場,沒有考慮到有些小型股票的成交量其實不高、流動性差,將來可能面臨賣不掉的窘境。
格子大≠漲得多:新手注意!上面已經提到,熱力圖的漲跌幅高低是跟顏色有關,不是方格面積大小,其實熱力圖中的面積設計,大多是依市值或成交金額來排序,與漲跌幅無關。
熱力圖是一種「資訊雷達」,協助我們快速掃描市場熱區、掌握股市氣氛,投資人進出場須搭配其他資訊,而不是只跟著顏色跑,懂得從背後邏輯中找出趨勢與節奏,才能做出全面性的投資判斷。
股市小白在剛踏入投資領域時,總是被密密麻麻的K線圖、趨勢圖等各類圖表搞得眼花撩亂,但魔鬼藏在細節中,搞懂資訊豐富的圖表就是進入投資市場的敲門磚,Yahoo奇摩股市隔周二固定更新一篇【看圖說股市】,針對各類圖表進行詳細的解說,手把手帶你不懂看到懂,未來投資不驚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