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中油投資阿拉斯加天然氣管 日韓壓力大
【時報-台北電】台灣中油20日與美國阿拉斯加州政府公營公司AGDC在台北簽署「阿拉斯加液化天然氣買賣暨投資意向書」,引發韓國關切。韓國《中央日報》23日報導,美國政府可能因此對韓國加大壓力,要求韓國參與美國提倡的「投資阿拉斯加計畫」。
川普總統先前表示,日、韓希望與美國合作一項價值440億美元的阿拉斯加液化天然氣計畫,建造一條800英里長的管道,從北極圈以北的油田至阿拉斯加南部,天然氣將在那裡液化並運往亞洲。由於成本高、建設時間長,多年來,日、韓官方與主要能源公司一直拒絕阿拉斯加代表團的投資邀請,導致該計畫進展緩慢。
《中央日報》報導,美國一直施壓韓、日投資該項天價計畫,但兩國始終保持謹慎態度。經合暨發展組織(OECD)地區發展政策委員會副主席吳成益(音譯)表示,「美國可能將台灣視為關鍵引導者,先讓台灣投資,再帶動韓國與日本加入。」
韓國仁荷大學能源資源工程學教授申鉉墩分析,台灣向阿拉斯加購買液化天然氣,原因可能不僅是經濟,還有其他戰略性考量。另外,台灣被美國列為優先關稅制裁對象,可能希望透過投資,降低被課高關稅的風險。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與韓國燃氣公司(KOGAS)認為該項開發風險過高,過去10年,包括美國埃克森美孚等大型石油與天然氣企業,皆曾考慮投資,但最終決定撤出。
韓國專家認為,美國的壓力可能逐漸提高,若一定要投資,應僅限於低風險的部分,並確保獲得足夠的回報與補償,例如要求美方提供補助、開放使用美國能源基礎設施,甚至爭取關稅減免。
民眾黨立委張?楷24日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質詢經濟部長郭智輝,美方想進行440億美元的輸送管道,中油要出多少錢?請不要再挖一個大黑洞。
郭智輝指出,此假設性問題並不存在,中油是簽署買賣暨投資意向書,並非實質契約,後續要如何分配還需檢視與其他國家的合作狀況,且簽下的是液化天然氣合作,並非輸油管道,強調計畫需等到2030年以後執行,目前仍在支持天然氣開採的階段。
中油表示,此計畫涵蓋天然氣開採到輸送的整個過程,但尚未進行詳談,因為意向書是表達意願,但不諱言未來會爭取上游的股權。
石化業者指出,阿拉斯加的氣田在北邊,中油會爭取參與上游開發,未來參與面可望包括鑿井開採、建設管線,藉以連接到南方的港口,且天然氣運送有一定風險,需將其液化,為此,興建液化設備、儲槽、專用碼頭,都可能在川普要求下參與。
業者認為,未來是否參與投資美、日、韓天然氣管線興建案還很難說,相關投資需要考慮投報率,中油購氣以長約占比較重,未來會有部分長約到期,且從阿拉斯加運到台灣,比現在從中東購入要近,擴大向美購氣,參與投資都勢在必行。(中國時報一王紫涵、柳名耕/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