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零推動面臨關稅3大衝擊 彭啟明曝因應對策
美國總統川普2025年一上任便再次宣布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並啟動關稅大戰,總統府今日召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環境部針對美國關稅政策對淨零推動的影響衝擊說明,環境部長彭啟明表示,台灣在關稅衝擊下有三大淨零因應對策,包括淨零目標不變,但產業若遇到衝擊,政策須審時度勢滾動調整;確保在全球關稅海嘯過後,能夠雙軸轉型成功;全方位綠領人才培訓,百億綠色成長基金投資。
美國關稅政策對淨零推動有三大衝擊,彭啟明指出,第一,供應鏈受阻,綠能設備成本上升。預期太陽能板、電池、電動車等清潔技術產品進口成本上升,以及全球多仰賴中國生產的低價綠能設備,美中對峙將影響全球能源轉型進度。
彭啟明說,第二,全球綠能投資信心與減碳企圖受挫,關稅政策提升市場不確定性,使企業與投資人延後或縮減對低碳技術的投資,國際碳市場與綠色金融工具(如碳權、綠債)的波動性增加,觀望氛圍濃厚。
彭啓明指出,第三,化石能源將開始有競爭優勢。油價受美國主導及經濟衰退預期而下跌,天然氣價格將相對便宜,降低國際社會轉型誘因。
彭啓明說明,將推動台版CBAM(碳邊境調整機制),以保障碳費徵收對象在國內的合理競爭優勢 ,不會遭受國外高排碳產品進口的不公平競爭。此外,加強推動及輔導事業提出與執行自願減量計畫,提升國內減量額度交易機制效能。
彭啓明也指出,歐盟CBAM如期在2026年上路。擴大豁免門檻及簡化申報,對我國相關業者是正面的,無外界臆測要延後一年實施的規定。
他強調,國際局勢正面臨劇烈變動,減碳、ESG的觀望氛圍濃厚,但尚無其他國家調整淨零政策,各國持續提交並推動國家自定貢獻(NDC 3.0),「2050淨零排放」仍是國際主要推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