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盼碳費緩徵… 彭啟明:影響有限 應早點轉骨
美國對等關稅大難臨頭,鋼鐵、扣件業者聲聲盼環境部碳費暫緩徵收,環境部長彭啟明14日表示,初估中鋼約年繳3.6億元碳費,對價格影響程度不大。
彭啟明強調,減碳是長期趨勢,掌握趨勢才有綠色競爭力,而不是規避所有費用,建議業者「早一點做、早一點轉骨」;「企業要活著才能做淨零工作」,會爭取積極預算輔導,讓企業活下去。
彭啟明以台灣最大鋼鐵公司中鋼為例,按其去年營收3,600億元、並依2022年1,790萬噸的排碳量推估,由於屬高碳洩漏產業、且有提出自主減碳目標,因此費率適用100元,估算中鋼一年要繳碳費約3.6億元,在整體營收占比非常低,與國際的碳稅費約占企業營收4~5%相比,應不至於影響到中鋼的產品價格。
至於扣件業者,目前符合納管繳納碳費的業者只有一家,而且該業者排碳量僅微幅超過2.5萬噸門檻一點點,初估一年僅需繳納18萬元的碳費。彭啟明因此建議該業者可稍微節電,或許就有機會不用繳交碳費。
針對美國關稅影響,彭啟明表示,現階段還在盤點產業所受衝擊,從一開始對台32%關稅大幅度調整,目前對科技產業影響沒有那麼大,而最後詳細的影響報告會在下周四的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公布,同時也會有相關協助企業的措施。
彭啟明坦言,美國針對氣候變遷政策確實有很大轉變,但目前其他國家尚未出現政策轉彎,會持續關注各國動向;因此,他還是強調,淨零轉型計畫沒有改變,但會審時度勢、超前部署,「讓大家活下去是最重要的」。
彭啟明表示,台灣好不容易推動碳有價制度,當時制定時,就是以「不造成綠色通膨、先求上路」為主,而真的減碳是要「痛」才有用,目前業者所需繳納之碳費在整體產業的經營占比非常小,現在的碳費還不算痛,後續預計還是會繼續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