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長張善政 推區域合作 緩和關稅衝擊

桃園市長張善政。圖/本報資料照片
桃園市長張善政。圖/本報資料照片

美國提高對等關稅並暫緩90天實施的政策,不只中央推出因應對策,地方政府焦點更放在受影響廠商的協助上。近來桃園市長張善政成立「關稅衝擊聯合因應小組」,與各大產業公協會密切互動,盤點第一線影響,懸著的心始終沒放下,他認為,台灣產業若大規模赴美投資,引以為傲的「矽盾」可能被削弱、甚至掏空;而政府也要堅持,食安問題必須和關稅議題脫鉤處理。

作為全台工業產值最大的城市,桃園年產值高達4.7兆元,主力產業如伺服器、記憶體模組、PCB、汽車零組件等,與台灣對美出口前十大產品高度重疊。因此桃園與中央高層、北台灣地方首長,一起推動區域合作、強化產業資訊共享與政策協調。並向中央喊話,建議動用去年超徵稅收,集中火力投入緊急紓困、數位轉型、產業鏈重組與搶占全球技術前沿等四大方向。

張善政認為,即使以犧牲本土產業鏈為代價,花費鉅額資金「投資換關稅」,可能換到的只是短期承諾,隨時可能因美國的政治風向、選舉周期,甚至領導人的一念之間而煙消雲散。

此外,政府除釋出對等零關稅的善意,也要考量零關稅的副作用,以免造成更多的產業受到傷害。在這美方關稅政策90天的暫停期,政府要好好的思考對策,攜手朝野度過危機。

據他觀察,川普關稅政策背後的目的很清楚,就是要把台積電這類製造業,拉到美國去,不過,美國整個社會跟製造業疏離很久,要拉回美國能不能成功,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證明。

張善政表示,綜觀國際上各國因應對策,提出「投資美國」這樣對策的國家少之又少,他提醒,鼓勵對美國投資時,要注意對國內產業投資的衝擊,和對國內就業機會、勞動市場的影響;以及會不會把很多核心技術帶到國外,導致國內研發實力無形中降低。

台灣當前要做的,是協助受到影響的各類型企業,或許有些產業不以美國為主要腹地,也要避免其在這波受到傷害。目前政府端出來的策略是雙邊零關稅,他在第一線上收到桃園產業界的心聲是,如進口採取零關稅的話,可想見汽車產業受到不小的衝擊,其次,要注意國人擔心的萊克多巴胺食品、基改食品,是否會一起引進台灣,食安問題應與關稅議題絕對的脫鉤。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廣達將秀5G專網與AI實力
美經濟重啟 Nike財報超預期
台股基金夯 19檔淨值破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