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我‧思-政府應兼顧蕉農 和消費者權益

國內香蕉批發價每公斤超過百元、零售高價已經好幾個月,且數量明顯變少,消費者早已吃不消,亟待政府拿出解決方案。圖/本報資料照片
國內香蕉批發價每公斤超過百元、零售高價已經好幾個月,且數量明顯變少,消費者早已吃不消,亟待政府拿出解決方案。圖/本報資料照片

國內香蕉批發價每公斤超過百元、零售高價已經好幾個月,且數量明顯變少,消費者早已吃不消,希望政府能拿出解決方案。主管部門提出說明,起因來自2024年凱米、山陀兒及康芮等颱風侵襲,造成本地香蕉產業嚴重受損減產約4至5成,加以災後復耕期間又逢連續低溫所致。香蕉從種植到採收要八至十個月以上,消費者只能慢慢等待。

我國為國際香蕉重要病害之非疫區,他國倘欲申請輸銷香蕉至我國,需要進行審慎的風險評估,此時不可能進口香蕉來打擊國內蕉農,政府的回應確有值得探討之處,其實有蕉農在多年前即建議政府應該提前預測水果產量,並且至少提前一個月發布預測。畢竟政府是維持生產者與消費者兩端平衡的關鍵力量,何況香蕉不會是唯一的案例,政府有必要制定標準應對流程。

外銷市場有助於穩定國內產銷及價格,台灣即曾發生因很多蒜頭入境時無法通過檢疫而被退運,造成國內蒜頭短缺,缺少國外蒜頭的調節,導致國內蒜價高居不下的經驗。從國外進口確實是緩解國內農產品短缺的方法之一;然而該措施能否成功,關鍵在政府的作為。

而進口香蕉可能產生疫病風險的顧慮,日本政府對品質和安全標準的要求很高,不僅藥物殘留標準高,對進口水果的生產和植物保護過程,必須獲得國際安全認證,也不允許銷售基因改造產品,還必須為原料產地授予種植區域代碼和包裝設施代碼(菲律賓芒果即因日本食品安全法規的嚴格執行,新鮮芒果的出口量從 2021年的59公噸下降到2023年的11公噸);日本每年自許多地區進口相當數量的香蕉(2024年日本進口香蕉數量為104.1萬公噸,價值9.73億美元:主要進口國為菲律賓、厄瓜多、墨西哥、越南和瓜地馬拉),且日本自產香蕉亦有出口;台灣對進口香蕉的風險評估,可以借鏡日本做法。

面對當前國內香蕉數量嚴重短缺,價格高漲,接下來,芒果產量也可能短缺,雖非屬國人日常生活必需品,應對方式與民生必需品(如雞蛋,蔬菜等)或有不同,但是透過生物育種、大數據、AI、遠端監控等先進科技,建立農業大數據暨智慧農業技術諮詢線上平臺,加強病蟲害防治,氣象預警,作物生長預測,優化物流及智慧行銷等,來提高品質及產量,將蔬果售價波動維持在合理範圍,避免影響農民生計和民眾日常生活,為可行方案,亦是政府施政的當務之急。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業者怨:打炒房變成打建商
三利多助攻 台積電再展雄風
PCB業拚數位轉型 揪團打造資訊模型公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