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0050+租屋月付1.1萬、還是歐印900萬買房?網答案一面倒!達人:世代差異感受不到凶險

把閒錢買0050(台灣50)還是歐印(all in)買房?這個話題已經吵了超級久,但還是有網友拿自己的狀況來求救!她說自己和男友在外租房,一個月大概11000元,「我們覺得繳這麼多租金,好像在幫房東繳房貸,所以預計買一間20年內的2房電梯大樓」。

原本的規劃是,頭期款男友大概出200萬,剩下房貸一人大概繳一半,「但因為我們原生家庭未來都會繼承房子給我們,所以我們估計住20年左右就賣掉,但今天去問了房仲才知道,我們想要的地段條件至少都要900萬」!

▲樂活大叔施昇輝曾在臉書分享,有人說0050過去20年年化報酬率是7%,大於房價的年漲幅,所以未來一定買得起房子。「但在21000點進場買0050,未來10年還能保持7%的年化報酬率嗎?我嚴重懷疑」示意圖/Getty
▲樂活大叔施昇輝曾在臉書分享,有人說0050過去20年年化報酬率是7%,大於房價的年漲幅,所以未來一定買得起房子。「但在21000點進場買0050,未來10年還能保持7%的年化報酬率嗎?我嚴重懷疑」示意圖/Getty (primeimages via Getty Images)

「買0050複利賺退休金、買房20年後賣也是方法」

原PO說,男友覺得如果這麼貴,不如一直租房20年就好,「但我聽說買房可以自住兼投資,也許20年後房價上漲、賣掉後可當退休金,又或是另一方法,一直租15000元以內的房子,閒錢拿去定期定額0050也可複利下去,未來就當退休金」。

有反對買房的聲音,是認為只是男女朋友,不要合資買房,「如果分手產權以後麻煩,結婚以後若要生小孩兩房也不太適合,結婚前還是租屋吧,11000元沒很貴」、「房租11000我只會租爆,不會去買房」。

買房年化報酬率「輸0050機率較高」

「買房子工作有狀況或是想換工作壓力會大一些,年化報酬輸0050機率較高,尤其未來房價不一定像前10年漲這麼多,另外需要花時間看房、斡旋,還有額外成本仲介費、稅金、利息、房子的折舊、傢俱裝潢⋯,單論投資的角度,買房年化報酬易輸股市」。

買房就是脫手時長、萬一分手變現等待期長

「我光一個點就不會買房,就是脫手時長問題,投資不外乎就是要能跑得掉跟金流,一種主動權在自己身上的感覺,少子化會全面性衰退,房市、股市都會衰退跌價,我學巴菲特賣掉所有資產轉入債券避險,債券現在價格低,不漲也沒差放著領利息」

還有,「買房分手後錢如何變現回歸自身、等待期長,整個金流評估不能少,包括貸款、裝潢、家具等等」。

丟0050+租屋優點:年化報酬7-10%、費用率低

還有網友中肯分析、拆解買0050+租屋和買屋的優缺點:「你可以大概估算一下,未來這20年錢放股市和買房最後的資產會如何,生活品質會如何?

1、丟0050+租屋:優點是年化報酬約7-10%、費用率低、操作簡單不用花太多時間,可以專注本業,若工作出現狀況壓力相對小很多、少了房子本身的稅務和折舊成本。

缺點則是繳租金遇到惡房東可能會需要換租屋處,有小孩的話會比較不方便,租金通常也會按通膨漲價;0050重壓台灣股市,若未來均值回歸可能表現的比VT差」。

買房子優點:有心理滿足感、房子價值可成長

2. 買房子:優點是有心理滿足感、房子是可成長的資產,平均年化報酬5%,房子可以抵押,讓你們貸出更多的錢去買股票或第二間房子。

也有人跟原PO說,「其實你們的考量都很有道理,買房vs.租房+投資,本來就沒有絕對的對錯,主要還是看你們的目標和風險承受度」!

「如果選擇買房,你們住20年後賣掉,如果房價上漲,的確可以賺一筆,甚至當退休金,優勢是房子增值機會+居住穩定性+提前規劃資產,但風險是貸款利率、房價不一定保證漲,還有房屋維護、持有成本包括管理費、地價稅、房屋稅等」。

「如果是選擇租房+投資,每月15000元內租房,把差額拿去定期定額 0050,長期穩健投資,透過複利增值,未來一樣能累積退休金,優勢是資金彈性高、不受房貸壓力影響、不用擔心房市波動,但風險是房租可能上漲、退休時還是沒有自己的房子」。

不想背高額房貸,可選小坪數或不同區房子

網友分析,如果男友不想背高額房貸,但還是想有資產增值的機會,或許可以考慮頭期款少一點、買小坪數或不同區域的房子,這樣也能兼顧投資與居住需求。

「900 萬房貸20年後可能的增值幅度,vs.20年內投資0050的可能報酬,看看哪個比較划算?但最重要的還是,你們覺得哪種方式讓生活壓力比較小,未來會比較安心」?

住展雜誌發言人陳炳辰指出,首先並不是太建議民眾在沒有婚姻狀態下合資購屋,以免未來資產上有所爭議,再者如今能買到其所言千萬以下的兩房電梯房產,可能是在二線城市,或屋況稍舊的產品,對於未來的增值性有限,貸款上卻得準備的較充分,所幸網友預計持有到20年為一個相當長的時間,應可有一定的資產保值性,現在高房價市況能買低於千萬元的房產也未嘗不可。

至於改以選擇股市,而持續租屋,陳炳辰認為,若能買房還是以買房為主,且其所選擇也非積極型態的買股,乃保值而已,且還得考量股市震盪性,不比房市自用投資兩相宜來得穩健,其所購置的低價房產風險也小。惟其租金價碼也不算高,或許還有時間可再觀望,反正如今房市也不明朗。

施昇輝:世代差異「不能體會股市凶險,不能體會房子帶來安全感」

樂活大叔施昇輝曾在臉書上分享,有人說0050過去20年年化報酬率是7%,大於房價的年漲幅,所以未來一定買得起房子。「但在21000點進場買0050,未來10年還能保持7%的年化報酬率嗎?我嚴重懷疑」。

「為什麼我們這一代人還是要買房子?從小就聽父母的話,他們說長大一定要買房。因為我們沒有太多的資訊可以取得,不知道有那麼多選項,我們就只知道傻傻買房」。

施昇輝說,現在的年輕人或許是從2020年才進入股市,就算早一點,至少都沒經歷過2008年金融海嘯,不能體會股市的凶險,不能體會房子帶來的安全感。

「從以前建議年輕人要買房,至今從未改變過,但大家都覺得當時太貴了,就一直等、一直等、等到越來越買不起。房價當然會跌,但跌下來的房價還是比以前高很多,真正的世代差異,就是未雨綢繆和活在當下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