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經濟》專家談大陸經濟:制度法治是長期穩定關鍵

【時報-台北電】大陸近年積極就各領域推出穩經濟措施,2025年全國「兩會」再宣布力拼全年經濟增速維持「5%左右」。中國人民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吳曉求25日出席博鰲亞洲論壇活動時表示,對大陸經濟未來充滿樂觀但也很艱難,並認為有一些障礙需要掃除。

吳曉求主持「高端對話:大陸改革與經濟前瞻」論壇時表示,大陸經濟未來最重要的是信心,而信心來源於完善的法治。好的外部環境對大陸經濟發展至關重要,改善和外部世界關係的同時,內部也要不斷完善法治。其中,政策只是短期調節,制度法治才是長期穩定的機制。

對於外界關注大陸是否能穩得住?大陸國家發改委前副主任彭森指出,為遏制目前經濟下滑的趨勢,大陸提出「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以此尋求完成2020年時提出的2035年目標任務,但要實現2035年GDP總量翻番,還是要經過艱苦的努力。

彭森強調,「穩是大局,但穩不是目的,穩是講究穩增長,穩中求進的最終目標是進,要高品質發展要進,經濟體制改革也要進」,改革開放仍然是確定大陸前途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高品質發展最重要的推動力量。

面臨美國近年發起貿易戰、科技戰、進出口等各方面脫鉤,重慶市前市長黃奇帆認為,大陸不單是以牙還牙,而是繼續保持更高水準、更深層次、更寬領域開放,儘管有一定難度,但過去十年已陸續採取多項行動推進。

大陸作為製造業大國,穩居全球第一,產品結構亦轉向高端製造領域。黃奇帆指出,大陸製造占全球比重達33%,超越美國、日本、德國、歐洲的總和。2024年出口產品結構中,90%是資本密集裝備類電子類,10%是勞動密集型的輕工紡織類,顯示大陸製造的產品結構出現良好發展趨勢。(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楊晴安/海南博鰲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