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資訊

《國際油價》美關稅政策 1/31歐美期油震盪收跌

時報資訊

【時報-台北電】上周五歐美原油期貨轉跌,由於美國川普總統表示石油和天然氣關稅於2月18日左右實施,市場擔憂美國加征關稅政策拖累需求,以及美國石油鑽井數量增長,令油價承壓下跌。

由於市場預期擬議的關稅將推高美國人的燃油價格,同時打擊全球經濟成長和對石油的需求,進而打壓油價走勢。

美國NYMEX-3月輕質原油期貨下跌0.2美元,報每桶72.53美元;2月熱燃油跌0.01美元,報每加侖2.26美元;2月RBOB汽油持平,報每加侖1.91美元;倫敦ICE-3月布蘭特原油期貨下跌0.71美元,報每桶78.29美元。(編輯:鄧凱綺)(商品行情網)

相關內容

《國際油價》美中緊張貿易緩和 10/30國際原油連2漲

【時報-台北電】美中緊張貿易緩和,周四國際原油期貨連2日反彈上漲,由於川息會晤後,市場對美中有可能達成貿易緩和協定樂觀,提振油價走勢,但另一方面,因OPEC+可能在12月繼續增加產量,而抑制油價漲幅。 美國NYMEX-12月輕質原油期貨上漲0.09美元,報每桶60.57美元;11月熱燃油漲0.04美元,報每加侖2.46美元;11月RBOB汽油漲0.03美元,報每加侖2美元,倫敦ICE-12月布蘭特原油期貨上漲0.52美元,報每桶64.92美元。(編輯:鄧凱綺)(商品行情網)

時報資訊 ・ 3 天前

《國際油價》傳美攻擊委內瑞拉 10/31國際原油期貨連3揚

【時報-台北電】傳美攻擊委內瑞拉,上周五國際原油期貨連3揚,由於傳言美國可能在數小時內開始攻擊委內瑞拉,油價應聲大漲,但因OPEC+可能在12月份進一步增產,及美元漲近三個月高點,為連續第3個交易日上漲。 美國NYMEX-12月輕質原油期貨上漲0.41美元,報每桶60.98美元;11月熱燃油跌0.03美元,報每加侖2.43美元;11月RBOB汽油跌0.01美元,報每加侖1.99美元,倫敦ICE-12月布蘭特原油期貨上漲0.07美元,報每桶65.07美元。(編輯:鄧凱綺)(商品行情網)

時報資訊 ・ 15 小時前

《國際油價》利好庫存提振 10/29歐美期油反彈止3跌

【時報-台北電】利好庫存數據提振,周三國際原油期貨反彈止3跌,因美國能源署公布上周美國原油和燃油庫存大幅下降且高於預期,及市場對中美貿易會談前景樂觀,激勵買盤回補,油價止跌回升,終止連3日跌勢。 據美國能源信息署(EIA)公布的數據顯示,上周美國原油、汽油和餾分油庫存降幅均超過分析師預期,其中原油庫存減少近700萬桶,大幅超過預測的21.1萬桶的降幅。 美國NYMEX-12月輕質原油期貨上漲0.33美元,報每桶60.48美元;11月熱燃油漲0.03美元,報每加侖2.42美元;11月RBOB汽油漲0.04美元,報每加侖1.97美元,倫敦ICE-12月布蘭特原油期貨上漲0.52美元,報每桶64.92美元。(編輯:鄧凱綺)(商品行情網)

時報資訊 ・ 4 天前

《國際油價》供油過剩擔憂消退 11/3原油期貨電子盤上漲

【時報-台北電】供油過剩擔憂消退,周一國際原油期貨電子盤上漲,OPEC+決定明年一季度暫不增產,緩解市場對供應過剩的擔憂,OPEC+周日同意在12月小幅增加石油產量,並在明年第一季暫停增產,緩解供應過剩的擔憂,周一(11/3)截至臺北時間上午11時40分整,原油期貨報價如下:美國NYMEX-12月原油期貨漲0.17美元,每桶61.15美元;倫敦ICE-12月布蘭特原油期貨漲0.2美元,報每桶64.97美元。(編輯:鄧凱綺)(商品行情網)

時報資訊 ・ 13 小時前

《國際油價》觀望美中貿易會談結果 10/30原油期貨電子盤跌0.5%

【時報-台北電】周四國際原油期貨電子盤跌0.5%,市場靜待美中貿易會談結果,寄望緊張局勢緩解,亦改善經濟增長前景,市場買盤觀望,部份投資人鎖定利潤,先行獲利了結,油價回跌近0.5%,周四(10/30)截至臺北時間上午11時45分整,原油期貨報價如下:美國NYMEX-12月原油期貨跌0.3美元,每桶60.18美元;倫敦ICE-12月布蘭特原油期貨跌0.31美元,報每桶64.61美元。(編輯:鄧凱綺)(商品行情網)

時報資訊 ・ 4 天前

《國際油價》美元走強 10/31原油期貨電子盤續跌

【時報-台北電】美元走強,周五國際原油期貨電子盤續跌,受美元走高打壓,以及中國經濟數據疲軟,且預期主要產油國的供應增加,亦抵消西方制裁對俄羅斯出口的影響 ,周五(10/31)截至臺北時間上午13時5分整,原油期貨報價如下:美國NYMEX-12月原油期貨跌0.42美元,每桶60.15美元;倫敦ICE-12月布蘭特原油期貨跌0.4美元,報每桶64.6美元。(編輯:鄧凱綺)(商品行情網)

時報資訊 ・ 3 天前

《商情》需求前景欠佳 近一周美油跌1.5%、布油跌1.4%

【時報-台北電】需求前景欠佳,本周國際油價呈區間震盪走勢,周初儘管美國對俄羅斯實施新制裁,但市場質疑對俄制裁的執行效果,上周五(10/24)倫敦原油自二周高價回跌,而周二(10/28)OPEC+傾向於12月繼續小幅增產,疊加9月伊拉克出口增加,市場對供應過剩擔憂,油價連跌三日,周四(10/30)上周EIA庫存資料利好,以及中美領導人會談和美韓協定傳來樂觀消息,同時美聯儲降息,國際油價連2日反彈上漲;截至週四(10/30)最新報價分別為紐約NYMEX WTI原油期貨介於60.15-61.50美元/桶之間波動,近一周跌1.5%,倫敦ICE布蘭特原油期貨64.40-65.94美元/桶之間波動,近一周跌1.4%。 分析師表示,EIA上周原油、汽油等庫存持續去庫,表明淡季下需求不淡,不過下周OPEC+會議可能決定12月繼續小幅增產,引發市場供應過剩擔憂,不利市場,下周國際原油市場可能震盪偏弱運行,美國WTI原油期貨價格在每桶59-62美元之間浮動,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在每桶63-66美元之間浮動。 影響價格波動品項有: (20251024-20251030) 10/24美國原油庫存創一個月新低,為

時報資訊 ・ 2 天前

《各報要聞》中美經貿破冰 協議細節曝光

【時報-台北電】中美元首10月30日舉行「習川會」後,雙方宣布在經貿領域達成諸多共識。美國白宮官網當地時間1日公布更多協議細節,除了中方在芬太尼管控、放寬稀土出口等方面的四大承諾,美國也正式宣布將部分產品301關稅豁免延至明年11月10日、取消科技出口管制50%穿透性規則等,中美關係進一步和緩。 「習川會」10月30日上午舉行,當日下午中國商務部旋即公布中美吉隆坡經貿高層磋商成果。中方公告的重點包括美國擬將芬太尼關稅降至10%;中美關稅戰停火一年;中美在海事、物流及造船業的反制措施暫停一年等。 白宮1日公布的事實說明書(Fact Sheet)詳列了更多內容,除了開宗明義提到中方四大承諾:阻止芬太尼原料流入美國、取消稀土出口管制、停止對美國企業的報復行動、進口美國大豆和農產品等。同時也羅列中美雙方接下來行動內容及詳細時間表。 美國方面,白宮明確表示從11月10日起對中國的芬太尼關稅降至10%;延長部分產品的301條款關稅豁免期,從原定到期日2025年11月29日延長至2026年11月10日。此外,美國從11月10日起將科技出口管制50%穿透性規則暫停一年實施,並同時將中國海事、造船業的3

時報資訊 ・ 17 小時前

《國際經濟》美國需求不佳 亞洲10月製造業慘

【時報編譯柳繼剛綜合外電報導】在需求疲弱以及美國新關稅政策的影響下,亞洲各國10月的製造業PMI(採購經理人指數)普遍不好。經濟學者指出雖然美國跟日韓的關稅已有協議,加上美國跟大陸的貿易戰暫時休兵,但亞洲出口商還是對美國的需求保守看待。 3日公布的10月製造業PMI指出,大陸成長趨緩,工廠活動已經連續7個月走下坡,之前趕在美國新關稅政策實施之前的出口盛況已不復見。韓國則進入萎縮狀態,出口訂單都在減少。 大陸經濟在10月失去上揚的動力,製造業和營建業都放慢成長腳步,分析師認為,短期內部分走低的頹勢,或許有機會反轉,但最新的大陸與美國貿易協議,對拉抬出口可能有限,經濟成長面臨的更大阻力還是會繼續下去。 上周在韓國舉行的會見中,川普和習近平同意暫緩緊張局勢,包括把相互加徵關稅的期限後推一年,但此協議想要解決這兩個超級大國之間更深層的分歧,說實話效果很有限。 路透社表示,規模高達19兆美元的大陸經濟體,是否可在不需要進一步刺激的情況下,實現2025年約5%的官方GDP目標,全世界都在關心。9月的貿易數據顯示,大陸出口成長超乎預期,主要是由於新興市場的幫助,但對美出口卻年減27%。 經濟專家認為

時報資訊 ・ 11 小時前

《產業》美、德訂單大減 螺絲廠只能苦撐

【時報-台北電】今年以來國內螺絲業受到對等關稅、新台幣匯率、鋼鋁關稅等因素影響,出口量持續下滑,特別是前兩大出口國美國及德國,分別因為關稅衝擊以及汽車產業弱化,螺絲需求量大減,讓國內業者流失大量訂單。 過去兩年台灣螺絲業遇到史上最嚴峻的產業低潮,由於國際經濟情勢不佳、俄烏戰爭等影響,螺絲出口量大幅減少。今年原本業者期待景氣回溫,卻又因為美國祭出對等關稅,國際貿易呈現停滯,螺絲業者訂單量直直落。 緊接著5月新台幣暴衝升值,螺絲業者毛利被侵蝕殆盡,6月美國更將進口鋼鋁關稅提高到50%,嚴重衝擊台灣螺絲廠。 更令人擔憂的是,台灣螺絲前兩大出口國美國及德國,近期對於螺絲的需求降低。業者表示,美國進口商考量關稅墊高成本,有的要求台灣螺絲供應商一起分擔關稅,有的乾脆暫停不進貨。 德國汽車產業因關稅弱化,由於歐洲能源成本昂貴、大陸電動車崛起,加上美國關稅戰讓各國加強貿易壁壘,德國汽車工業面臨沈重壓力,據了解過去一年德國汽車業裁員超過5萬人,對於車用螺絲扣件需求大幅減弱。 國內業者則表示,美國加上德國占台灣螺絲出口的55%以上,台灣業者就算開拓其他新市場也無法取代,若是關稅無法找到解方,加上德國汽車業

時報資訊 ・ 2 天前
《油價》貿易緊張趨緩 NYMEX原油上漲0.2%

《油價》貿易緊張趨緩 NYMEX原油上漲0.2%

MoneyDJ新聞 2025-10-31 06:15:09 黃文章 發佈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11月原油期貨10月30日收盤上漲0.09美元或0.2%至每桶60.57美元,中美貿易緊張趨緩帶來支撐,歐洲ICE期貨交易所(ICE Futures Europe)近月布蘭特原油上漲0.08美元或0.1%至每桶65.00美元。 美國總統川普同意在一項為期一年的協議中,將對中國的關稅從57%降至47%,以換取北京恢復購買美國黃豆、保持稀土出口暢通,並打擊非法的芬太尼貿易。PVM分析師塔瑪斯·瓦爾加(Tamas Varga)表示,投資者認為中國與美國之間所宣布的協議,更像是緊張關係的緩和,而非雙邊關係的結構性改變。 石油巨頭殼牌公司(Shell)與道達爾能源公司(TotalEnergies)週四公布季度利潤分別下滑10%與2%,主要受到油價走低的拖累。不過,殼牌表現優於市場預期,受益於其龐大天然氣部門中更強勁的交易業績。投資者關注定於11月2日舉行的OPEC+會議,其可能宣布12月再增加每日13.7萬桶的供應。 美國能源部10月29日公布,截至10月24日,美國商業原油庫存較前週減少690萬

Moneydj理財網 ・ 3 天前

《各報要聞》美對中降關稅 航運業叫好

【時報-台北電】航運業樂見川習會釋利多。陽明、萬海、台驊等航運業者,看好關稅與出口成本下降,美國線客戶可據此排定出貨計畫,有助美國線在農曆年前出貨增加;業者認為,中國貨品畢竟成本低,若能刺激美國消費市場,過年前有望迎來一波「穩中帶漲」的修復行情。 業者也注意到,中美互徵高額港口費將暫停實施一年。受影響的中國中遠海運、東方海外,以及美國的美森等航商,都按規定繳交高額港口費,沒出現其他航商預期減併班減少供給的現象,市場傳出中美航商心裡有譜,港口費議題將在談判桌上解決。 但反映在運價走勢,船公司、貨代業者出現分歧的看法。台驊創辦人顏益財指出,川習會釋出貿易戰降溫訊號,中國出口主要港口、替代供應鏈(中國轉移至越南/東南亞)動向,是觀察需求是否回升的先期指標,若恢復信號明朗,可研判運價可能回升。 業界認為,美國課徵中國關稅47%還是偏高,之前美國零售商與進口商搶運貨,迄今庫存消化的差不多,將依各國關稅、商品品質,尋找有利的國家採購,考量到重新布局與美國通膨,預估初期貨量溫和增加、不會太多,能否支撐運價上行,還有變數。 另一派則認為,消除不確定性後,美國進口商與零售商開始補貨,加上亞洲農曆年前備貨

時報資訊 ・ 3 天前
《油價》上週庫存下降 NYMEX原油上漲0.6%

《油價》上週庫存下降 NYMEX原油上漲0.6%

MoneyDJ新聞 2025-10-30 06:15:25 黃文章 發佈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11月原油期貨10月29日收盤上漲0.33美元或0.6%至每桶60.48美元,因上週原油與油品庫存下降,歐洲ICE期貨交易所(ICE Futures Europe)近月布蘭特原油上漲0.52美元或0.8%至每桶64.92美元。 美國上週原油庫存減少690萬桶至4.160億桶,分析師原先預估為減少21萬桶;汽油與蒸餾油庫存也分別減少了590萬桶與340萬桶。瑞銀(UBS)分析師喬瓦尼·斯陶諾沃(Giovanni Staunovo)表示,美國能源資訊署(EIA)的數據同時顯示出強勁的隱含石油需求,結合庫存下降的情況,EIA的報告對原油價格而言非常利好。 路透社能源專欄作家羅恩·布索(Ron Bousso)撰文表示,美國上週對俄羅斯兩家最大石油公司──俄羅斯國家石油公司(Rosneft)與盧克石油公司(Lukoil)實施制裁,這兩家公司合計佔全球石油供應量的約5%。這對沙烏地阿拉伯造成外交難題,沙國必須在維持石油輸出國組織與俄羅斯及其他主要產油國(OPEC+)聯盟的同時,兼顧自身的戰略目標。

Moneydj理財網 ・ 4 天前

中美經貿破冰 協議細節曝光

中美元首10月30日舉行「習川會」後,雙方宣布在經貿領域達成諸多共識。美國白宮官網當地時間1日公布更多協議細節,除了中方在芬太尼管控、放寬稀土出口等方面的四大承諾,美國也正式宣布將部分產品301關稅豁免延至明年11月10日、取消科技出口管制50%穿透性規則等,中美關係進一步和緩。

工商時報 ・ 21 小時前

美能源部長稱,若北京減購俄油,美國擬擴大對中國能源出口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美國能源部長賴特(Chris Wright)表示,如果北京減少向俄羅斯採購石油和天然氣,美國準備向中國出售更多石油和天然氣。賴特週四接受電視採訪時表示,美中之間存在大量互利交易的空間。美國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出口國,而中國是最大的進口國。繼美國總統川普本週出訪亞洲之後,賴特這位能源部長計畫在未來幾週,甚至有可能更早前往亞洲。在此次訪問期間,川普表示,他已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韓國總統李在明達成協議,他們將購買更多美國石油和天然氣。川普還在社交媒體平台Truth Social發文提及一項涉及阿拉斯加油氣的「規模非常大的」交易,但未透露更多細節。此前,川普表示,中國同意購買更多美國能源,作為更廣泛的貿易休戰的一部分。賴特在採訪中表示,美國在向韓國供應天然氣、石油以及核技術方面有很大的擴展空間。

財訊快報 ・ 3 天前

芬太尼關稅若歸零 航運大補丸

航運業迎美國對中國降稅利多,中美預計本周宣布貿易協議,10日起對中國芬太尼關稅減半至10%,進一步考慮降至零。航運業預估,短期中國出口到美國的貨量會增加,關稅下降緩解美國消費物價指數,刺激消費需求,對海運業是利多,看好芬太尼降稅利多,有機會帶動農曆年前貨量與運價雙增。

工商時報 ・ 21 小時前

「美國優先」受考驗 川普全球關稅面臨最高法院挑戰

(中央社華盛頓2025年11月2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最高法院將於5日舉行聽證會,就川普前所未見地動用總統權力、實施大範圍全球關稅的合法性展開辯論。此案觸及川普經濟議程核心。重返白宮以來,川普援引「緊急經濟權力」,對美方認為不公平的貿易行為課徵「對等關稅」,同時另行對美國的主要貿易夥伴墨西哥、加拿大與中國加徵關稅。但這些作為川普「美國優先」貿易政策關鍵支柱、旨在保護並提振美國產業的關稅,很快就遭到法律挑戰。一個下級法院5月裁定川普超越職權限制不當徵收關稅,但由於政府上訴,這些關稅得以暫時維持。聯邦巡迴上訴法院(Federal Circuit Court ofAppeals)8月以7比4的裁決結果認定關稅違法,並維持下級法院判決,川普隨即將案件上訴至最高法院。最高法院的最終裁決將具有重大影響,但可能耗時數月。在保守派佔多數的最高法院中,法官可能裁定這些關稅違法,阻止美國對全球商品課徵相關關稅;也可能支持川普的做法,為更多新關稅開啟大門。本案同時關乎數以十億計美元的關稅收入,以及川普藉由關稅施壓、換取更有利貿易協議或達成其他政治目標的策略。然而,最高法院的裁決,不會直接影響川普針對鋼鐵、鋁材

中央社財經 ・ 11 小時前

《國際經濟》成長動能消失 韓10月製造業PMI遜

【時報編譯柳繼剛綜合外電報導】在韓國企業對美國新關稅政策的未來影響,採取觀望的態度之下,10月製造業PMI(採購經理人指數)從9月的50.7,降至10月的49.4,落在景氣榮枯點50以下。 2025年前10個月當中,韓國製造業的PMI至少有8個月都在50以下,表示營運狀況不佳。同時,10月的工業生產以及新訂單雙雙減少,主要是受到韓國經濟低迷,加上美國新關稅政策壓抑整體需求。 經濟學家指出,從這份最新的PMI報告來看,韓國製造業在9月份的成長動能,基本上在10月完全消失。礙於美國新關稅政策,新的出口訂單明顯減少,尤其是輸美的產品數量大幅下滑。 幾經波折下,韓國跟美國的貿易協議終於在10月29日敲定,根據新的合約,韓國銷往美國的汽車以及相關零組件,關稅的上限維持在15%,跟鄰國日本一樣。 根據此數據,韓國10月新訂單指數從9月的50.2,減至47.6,同時,產出指數也從51.5降至49.5。韓國製造業者表示,10月投入生產的成本大幅增加,但部分多出的成本已轉嫁給客戶。

時報資訊 ・ 15 小時前

美媒:中國正加速擴充石油儲備 專家估已達12億桶

(中央社台北2025年11月3日電)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數月來一直在增加石油儲備,專家預估目前中國石油儲備總量在12億至13億桶之間,可為應對短期供應中斷提供有效緩衝,尤其是在美國對俄羅斯原油實施新制裁後,可能起關鍵作用。華爾街日報3日報導,根據中國海關數據,中國今年前9個月的日均石油進口量超過1100萬桶,超過沙烏地阿拉伯的石油日產量。分析師估計,其中每天有100萬至120萬桶石油被存入儲備。目前中國消費的石油約70%來自進口。多年來,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一再表示,能源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裡。為擺脫對進口石油的依賴,中國已投入數千億美元的資金振興國內原油生產,以及打造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產業。中國還購買了低價原油來增加儲備,這些原油有時來自受制裁的生產商。報導指出,中國自2004年開始建設戰略石油儲備,在舟山、大連等地已建成了大規模的地上和地下石油儲備基地。中國沒有公布其儲備規模,但分析師粗略估算,大多預測儲備量在12億至13億桶之間。報導引述投資研究公司Alpine Macro的商品與能源策略師Kelly Xu表示,中國目前的戰略石油儲備和商業庫存已為應對短期供應中斷提供了有效緩衝。她估

中央社財經 ・ 9 小時前

美、德訂單大減 螺絲廠只能苦撐

今年以來國內螺絲業受到對等關稅、新台幣匯率、鋼鋁關稅等因素影響,出口量持續下滑,特別是前兩大出口國美國及德國,分別因為關稅衝擊以及汽車產業弱化,螺絲需求量大減,讓國內業者流失大量訂單。

工商時報 ・ 2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