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一營收不佳是產品不好? 創辦人路孔明稱「新藥上市初期的困局」

合一(4743)今(28)日舉行第一季法說會,由創辦人路孔明親自主持。針對今年第一季業績表現不佳,遭質疑「是不是合一產品不好?還是合一不會做生意?」路孔明坦言,營收數字確實不令人滿意,但這是「新藥上市初期的困局」;此外,他也感謝股東到現在不離不棄,並提到中天集團不但也一股沒賣,還買進900萬股。

延伸閱讀:從755元摔到剩42.2元…生技股浩鼎三期解盲失敗 股價跳空急墜創新低

合一今日舉行法說會,由創辦人路孔明(中)親自主持。圖/取自官網
合一今日舉行法說會,由創辦人路孔明(中)親自主持。圖/取自官網

合一3月合併營收628.4萬元,是自2023年8月以來新低,年減44.17%、月減39.22%,營收表現不佳;累計今年前3月營收為2521萬元,年減2.3%。

新藥市場銷售方面,路孔明表示,針對第一季營收投資人「看到很失望的數字」,他坦言,營收數字確實不令人滿意,但這不是終局,而是階段性現象,上市的產品ON-101始終保持全球療效優勢,但產品價格是關鍵因素。

路孔明說明,2021年邀請國際知名顧問公司做市場調查,參考國際大藥廠競品價格以及整體患者醫療負擔,當時建議價格為每支670至1300美元,而患者負擔的價格在建議價格的5至10倍。

新藥定價成困局 恐成一片死水

路孔明續指,然而進到真實世界層面,卻碰到大多數患者屬於經濟較弱勢族群,若沒有國家醫療保險給付,每支能自費的價格很難超過200美元,與國際顧問公司差了3至6倍,這也形成「新藥上市初期的困局」

當訂高價時,患者買不起,只能靠國家醫保支付;低價時,醫療保險議價又會再砍價,最終價格恐無法回收已上市的研發成本,再者,國家醫保上市後需要時間和案例的驗證,導致「要賣,賣不出去;已經上市了還要投入臨床研究」因此他也稱之為「新藥上市初期的困局」。

為避免形成死水,路孔明表示,現在可以彈性多適應症行銷產品,將糖足潰瘍產品擴大為五個適應症,且可針對不同適應證分別包裝、定價,或是大藥廠OEM品牌,目前合一已在全球60個國家或地區進行市場准入計畫,日後運用多適應彈性與市場結合,以此形成「活水」。

最後,路孔明感謝股東,「在2018年時,股價跌到19元沒有賣,2020年漲到476元也沒有賣,始終堅定支持」,而中天集團也不但一股沒賣,還買進900萬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