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歐大亂鬥 全球投資洗牌

圍繞電動車和綠能產業的中美歐貿易戰近期升溫,經濟學家德萊烏斯 (Koen De Leus)和吉塞爾(Philippe Gijsels)26日於世界報發表文章指出,中國電動車大量出口,打擊歐洲工業的重心地帶,為規避美歐制裁,如今中國正轉向於第三國建立工廠或運轉出口,進而建構全新的全球投資格局。

法廣27日引述文章指出,歐洲過去數十年來以技術換取中國巨大市場的商業模式正受到威脅,隨著大量中國產品進入歐洲,使其對中國不公平貿易模式愈加警惕。目前,歐中貿易戰爭只是剛剛暖身,中國對歐盟設立貿易壁壘預料將引發雙向反應。

首先,關稅政策將進一步鼓勵中國企業在海外建廠。譬如中國的電池公司正計畫加強在歐洲和美國等多個國家投資,目前相關企業最大投資地是匈牙利,該國今年將成僅次中國的世界第二大電池生產國。

在各國政策積極應對下,勢必對中國向歐盟和其他地區的直接出口產生影響,而歐盟和其他地區也正在設立中長期壁壘,專家指出,結果將是從「中國製造」轉變為「中國所有」。

另一方面,儘管中國在貿易戰下失去美國市場,但在其他國家市場的增長足以抵銷損失。許多美國公司要求供應商在中國境外設廠,使得製造業者前進越南和泰國等地建立產線,同時使中國對當地出口大幅增加。

據統計,美國自越南進口額自貿易戰爆發前4年平均的11%大增至爆發後的21%。文章認為,這更像是「多元全球化」發展,中國失去的外國投資正被其他新興國家獲得。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大宇資業外補 11月每股賺13.47元
明年Q4龍潭廠正式啟動
強茂攻電動車 新品明年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