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診聊室】報完稅後想要勞退自提6%了嗎?自提6%為何可以節稅?自提6%有哪些優缺點?
不論是股海老手或是投資小白,面對詭譎多變的股票市場總是會有許多實務上的疑難雜症,卻沒辦法靠自己查詢到解答,Yahoo奇摩股市每周定期「海巡」新聞留言區、Ptt、Dcard等投資社群,挖掘投資人實際遇到的投資盲點,並邀請各領域專家前來診「聊」,也歡迎讀者們於文章留言區留下你的疑問,就有機會得到詳盡的解答!
本周【投資診聊室】要解答的是來自報稅季的常見疑問之一:勞退需要自提6%嗎?
不少人在入職的時候,都會被人資或會計詢問:是否需要自提6%?若沒有特別研究的人,可能會完全搞不清楚所謂的自提6%是什麼?自提6%為什麼可以節稅?自提6%的錢去哪裡了?自提6%有風險嗎?
自提6%兩優勢:強迫存退休金,還能節稅
「自提6%」,是勞動部勞工保險局,為了鼓勵民眾「提早為退休金」做打算,所提出的政策。
為了鼓勵勞工自願提繳退休金,依照勞工退休金條例第14條第3項規定,勞工在入職時,可以與雇主協商,從每月薪資總額中扣繳最多6%的金額,並存入個人勞退專戶中,扣繳的金額,不計入提繳年度薪資所得課稅。
因此自提6%,既可以強迫提前儲蓄存退休金,還具有節稅效果。
自提6%到勞退,有「保證收益」機制
此外,勞退還有「保證收益機制」,也就是等到勞工符合領取勞退專戶中退休金資格時,除了勞工之前每月提撥的退休金外,政府還會將投資操作「勞退基金」所得的收益,分配到年滿60歲的勞工個人專戶之中,替退休金再加值。
「保證收益」的標準為:享有銀行二年期定存利率之保證收益,如果實際分配收益累計數低於保證收益標準,也會依法由國庫補足。
以2023年來說,新制勞退基金大賺4785.6億元,收益率12.6%,以目前參與收益分配的新制勞退有效帳戶1251萬戶估算,2024年3月平均每位勞工分紅上看3.8萬元,創下了歷史新高!
自提6%如何節稅?試算給你看
回到報稅季大家最關心的重點:自提6%到底怎麼節稅?這邊試算給你看。
假設小銘每月薪資總額為4萬元,年終獎金2個月,總計年度薪資所得為56萬元,依照勞工退休金月提繳工資分級表中,小銘累計12個月的「自提6%」總額為28,872元,所以小銘在年度扣繳憑單中顯示的薪資總額應為:
560,000(實際總年度薪資所得)- 28,872(自提6%總額)= 531,128元。
再來細看自提6%前後,但純看薪資所得應繳稅額的差異:
沒有自提6%
〔560,000 – 408,000(含個人所得免稅額、綜合所得稅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扣除額)〕× 5%(納稅級距) = 3600元
有自提6%
〔531,128 – 408,000(含個人所得免稅額、綜合所得稅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扣除額)〕× 5% (納稅級距)= 2160元
一來一往之間,薪資所得應繳稅額就差了1,440元,因此薪資與納稅級距愈高,自提6%的節稅效果也會愈明顯。
自提6%一定好嗎?有哪些限制?
總結來看自提6%的優點:能存退休金、可以節稅、還有保證收益機制,退休後可以參與基金分紅!
但是,說了這麼多好處,自提6%一定好嗎?沒有任何限制嗎?
最大的風險就是:一旦存進去,就不能隨意動用,一定要年屆60歲且符合勞退請領退休金的資格後,才可以開始領取!也就是「資金閉鎖期」非常長。在此之前,你存進去的這筆錢將被政府拿來投資運用,勞工無法隨意領取動用自己勞退專戶裡的錢。
若不幸在60歲前身故,則只能由遺屬或遺屬指定請領人,在身故10年內請領退休金,逾期未領就得充公。
另一個風險就是,對於低薪族群或經濟壓力沈重的人而言,自提6%會讓你的每月可運用現金流明顯減少,若你本身現金流運用就很緊繃,就不建議再自提6%。為了60歲後的生活卻讓現在的生活被壓得喘不過氣,並不是明智的選擇。
而對於善於投資的人而言,自提6%存退休金的吸引力或許也不太大。勞退基金的保證收益機制為銀行二年期定存利率,以113年5月公告的最低保證收益率(年利率)為1.7108%,在低利率的時期,保證的收益也就較低。
在投資資訊發達以及投資管道暢通的現在,不少投資人會選擇進行保守或穩健的投資,取得超過定存的投資報酬率。因此,與其選擇讓政府幫忙保管退休金與投資,有些人會更傾向自己的退休金自己規劃。
整體而言,若你是不善投資、高收入族群、有強烈節稅需求,透過自提6%來強迫存退休金順便節稅是不錯的選擇;但若是每月現金流已很緊繃,或對投資本身已有想法規劃的人,則不一定要透過自提6%來規劃老年退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