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教材、練發音 華裔家長盼子女傳承中文

為提升美國華裔移民家庭中文學習能力,並培養華裔第二代傳承中華文化,華人策畫協會(CPC)成立第一屆兒童周末中文班,日前並舉辦認字、說故事比賽檢驗學生學習成果。許多華裔家庭為協助子女學習中文,更遠從國內訂購語言教材,與協會華語老師商討文字發音與辨識方法,希望孩子能學好母語,傳承中文之美。

就讀120小學的柳倩瑩今年八歲,獲得華策會識字比賽第二名與說故事比賽第一名,她不但以流利的中文說故事,演說過程中更一直保持笑容,博得評審青睞。母親庹宏佳指出,她每天都要求小孩練習中文,但是每次學中文的時間不會太長,讓孩子不會對中文反感,更能培養他對中文學習的習慣。

此外,庹宏佳還請國內親戚寄來中文教科書跟辭典。她說,用辭典查找中文時,可以順便訓練小孩對於拼音、偏旁部首的認知度,加速小孩學習中文的速度。她還說,身為移民家庭,不希望下個世代忘記怎麼說中文,因此會要求子女中文能力要達到能正常對話的程度,而不是只會說「肚子餓」、「你好」等基礎的中文片語。

華語教學老師林琳指出,在教導學生發音時,會先從故事劇情帶入,引起學生興趣,然後才會對學生的發音進行修正;平時上課過程中,也會不斷鼓勵學生「習慣」說中文,養成在課堂上說中文的習慣,才會加速語言學習。

華語老師楊婷婷則指出,指導學生認字也有技巧,例如「祝」與「說」因為偏旁相近,學生容易誤會,因此教學時,老師會將中文字拆開,先了解偏旁部首,加深學生對文字的理解力。

市議員顧雅明表示,鼓勵小孩學習中文的活動非常有意義,移民華人家庭第二代往往有錯誤觀念,認為自己是「美國人」而不學習中文,但是長大後往往後悔。他提到,會說中文的華裔第二代,在進入社會找工作或與人交流,相當具有競爭力,多學一樣國際語言,會比他人獲更多優勢。

顧雅明說,中國有5000年文化傳統,如果不學習中文,往後的移民世代會很容易遺忘華人的傳統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