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院初審 締結條約將有法可循

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今天(8號)初審通過《條約締結法》草案,讓條約、協定等的締結與審議有法源可以依循。條文中也納入保留條款,雙邊條約經立法院決議修正者,可以要求主辦機關與締約對方重新談判。(陳俊華報導)
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八號初審通過《條約締結法》草案,條文中明訂,主辦機關在條約或協定草案內容獲致協議前,必須就談判的方針、原則及可能爭議事項,適時向立法院說明,並向相關委員會報告。同時在條約經簽署後的三十天內,報請行政院核轉立法院審議。
外交及國防委員會輪值召委、民進黨立委蕭美琴會後受訪時表示,過去包括我國與紐西蘭、新加坡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時,都是依照慣例,由外交部到立法院溝通、報告,但一直沒有法源,這次是把整個程序入法。
蕭美琴:『過去一直沒有這個法定的程序,那現在就是把這個整個程序來入法,那以前就是依照慣例,他們以前是用施行細則、行政命令的方式,那現在就是將它入法,包括把簽訂前跟社會、立法院做溝通的程序、主要的精神,也將它入法。』
初審條文中也規定,立法院審議多邊條約案,除已經明定禁止保留外,得經院會決議提出「保留條款」。雙邊條約經立法院決議修正者,也可以退回主辦機關,要求與締約對方重新談判。
對此,外交部「條約法律司」司長申佩璜表示,自由貿易協定以及經濟合作協定等,都涉及人民權益,因此行政部門在締約的事前、事中、事後都要獲得立法部門支持。在法案通過之後可以建立架構,讓行政機關和立法部門取得更好的合作、並加深彼此信任。
(圖:陳俊華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