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談內容一次看!張忠謀:美國認定台灣是「世界上最危險地方」 沒列入友善名單

半導體產業發展使得台灣的重要性愈來愈突顯,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16日首度公開表態,支持「美國延緩中國半導體技術發展」的政策,不過對於美國政府官員不斷強調台灣戰爭危險、不將台灣列為「友岸外包」的盟國,甚至要求台灣半導體產業到高成本地方設廠生產,他也感到不以為然。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右)與《晶片戰爭》作者米勒(Chris Miller)對談。圖/Yahoo奇摩股市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右)與《晶片戰爭》作者米勒(Chris Miller)對談。圖/Yahoo奇摩股市

天下雜誌主辦「半導體世紀對談」,邀請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與《晶片戰爭》作者米勒(Chris Miller)談論全球晶片賽局與半導體產業發展的看法。現場來賓包括副總統賴清德、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台積電總裁魏哲家、全台灣半導體供應鏈負責人與高階主管,以及15國駐台大使館代表。

全世界必須了解台灣與台積電的重要性。

今年37歲的米勒,他出生時,台灣才剛建立半導體產業,這也是他第一次來到台灣。從歷史學家角度分析半導體產業,若在60、70年代請產業人士預測,哪個國家會有先進晶片製造能力,很少人會想到台灣。

如今當台灣政府政策和國際政治改變,提供台灣有利的發展條件,90%最先進晶片由台灣生產,每年三分之一新算力由台灣提供。

在翻閱資料時,米勒看到張忠謀早在1976年3月德州儀器(TI)的策略會議報告,就提出晶圓代工廠概念。之後幾十年,台積電成功實現這樣的商模,也吸引其他對手效法;如今台灣處於全球晶片產業中心,沒人能在「沒使用台積電晶片」的狀況下度過每一天。

米勒強調,全世界必須要了解台灣,特別是台積電在半導體科技製造扮演角色,「半導體跟萬事萬物有關,晶片產業及台灣將影響到全世界生活。」

廣告

張忠謀:獲得李國鼎全力支持,政府才願意投資台積電。

張忠謀也給予《晶片戰爭》很高讚譽,他強調,作者米勒是史學家,能客觀中立書寫,而他是場上打仗士兵;對他而言,這本書是一場「懷舊之旅」,他都親身參與每個階段,幾乎認識書中所有主角。

張忠謀特別提到,當時的經濟部長李國鼎獨排眾議,全力支持他,才能讓當時的政府願意支持投資台積電48%股份;另一個來自政府的幫助是,工研院長達10年的半導體計畫,培養了上百位成員加入台積電。

在米勒與張忠謀對談環節,兩人更針對英特爾(Intel)在美國打造晶圓代工業務、晶片供應鏈分工深度分享。米勒強調,沒有真正一個國家能做到「自給自足」,需要許多國家參與晶片的供應鏈,「企業建立晶圓廠不容易,可能要花很高成本,技術也未必更好。」

張忠謀則引用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的說法,台積電已經學會跟400名供應鏈夥伴一起合作共舞,但英特爾從頭到尾都是一個人獨舞,由此可見台積電的優勢。

半導體全球化已死,進入全新賽局。

另一方面,張忠謀也提問,假設台海、美中之間沒有戰爭爆發,晶片供應鏈未來5年會有什麼變化?米勒認為,美國、日本的出口管制,將讓供應鏈產生兩極分化,變成中國與其他國家兩派。

另外,許多公司與國家開始投資半導體,目前記憶體晶片集中韓國、邏輯晶片製造集中台灣,未來集中化程度會降低。

米勒表示,晶片業是一個國際化產業,銷售市場在全球,但生產卻是集中在某些國家,所有國家都要買晶片,但不是每國都有能力製造,各國國家製造的市占率,將有些調整。

張忠謀說,中國目前的半導體製程仍落後台灣5至10年,但他支持美國採取政策,延緩中國半導體技術發展。不過他對於美國官員一直說「台灣是世界上危險的地方」,也不把台灣認為是友岸外包的一環,感到不以為然。

他認為,半導體策略似乎不只國防產業,美國政府希望更大規模提升半導體產業的全球市占率,但這樣的作法,對晶片產業沒有幫助,因為這會使成本上升,讓晶片成長速度會停止或趨緩,進入完全不同的賽局,半導體產業全球化已死,自由貿易也瀕臨危機。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暢談晶片產業發展。圖/Yahoo奇摩股市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暢談晶片產業發展。圖/Yahoo奇摩股市

《Yahoo奇摩財經》記者將整場世紀對談摘錄下來:

主持人:您對於這本書有什麼看法?可否舉出您認同或不認同的地方?

張忠謀:這本書我完全認同,不過也許有一些小小要修正的地方,比如,可能有點太過強調政府在台積電的成立過程中扮演的角色,其實,政府只是扮演「投資者的角色」,而且還不是心甘情願的投資者,關鍵人物是李國鼎先生,如果不是他,政府也不會投資台積電。

在政府投資台積電之後,台積電1994年在台灣掛牌上市。之後,政府立即賣掉48%持股,簡直是巴不得立刻賣光光,當然政府有提供其他形式的支持,像是工研院IC研究團隊的很多成員都來到台積電工作,大概有120人。

因為李國鼎是當時唯一相信我的人,政府裡只有他相信我,是因為李國鼎的支持,才讓政府願意支持投資台積電。

米勒:我其實想要向張忠謀提問。我想要提一個問題,您創立台積電的時候,往後看10年、20年,是您預期看到的結果?

張忠謀:台積電創立前幾年遇到很多困難,但是到了1991年,我們成長的速度飛快,超過50%年複合成長率,連續10年都有這麼高的年成長。

你的問題可以分作兩部分,首先,當初建立台積電時,1987年,我也試著往前在看,可能沒有辦法往前看10年,我當時只希望公司可以活下來而已,我不想讓政府失望;到了90年代,我開始有愈來愈高的期待,沒有預料到會有現在的規模及重要性,還沒有想到有這個可能性。

時間到了2000年、2010年,持續往後走,我對台積電寄予厚望,預期成長到現在的樣貌,英特爾(Intel)創辦人摩爾(Gordon Moore)退休後也說,從來沒有預料到英特爾如此成功。我也用這樣的方式來回答你的問題。

「半導體世紀對談」邀請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中)與《晶片戰爭》作者米勒(Chris Miller)(左)談論全球晶片賽局與半導體產業發展的看法。圖/Yahoo奇摩股市
「半導體世紀對談」邀請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中)與《晶片戰爭》作者米勒(Chris Miller)(左)談論全球晶片賽局與半導體產業發展的看法。圖/Yahoo奇摩股市

主持人:英特爾也想要打造晶圓代工,「自給自足」並能和台積電競爭,這裡有什麼利弊呢?

米勒:其實就我對半導體的認識,其實很難自給自足,因為大家都在參與供應鏈,恐怕要花很多錢、但技術也沒有比較好,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很多國家都想要追求自給自足,且對很多企業來說是利多。

不過,建立晶圓廠很不容易,很多公司常試著要跟台積電競爭,卻發現台積電有一些經濟規模的優勢,別人很難競爭。我自己是歷史學家,我不敢預測,也許在座的企業家、學者可以;我的研究告訴了我,打造晶圓代工其實沒那麼容易。

所以,到底英特爾透過晶圓代工,透過自己有晶圓廠是否能讓美國自給自足?雖然英特爾企業總部在美國,但是今天產業裡所有公司的供應商、企業都在其他國家,也許不需要過於強調,因為供應鏈多麼複雜。

張忠謀:針對英特爾要做晶圓代工,我想回答黃仁勳之前說的。他說,台積電已經學會和400個供應鏈夥伴一起共舞合作,但英特爾一直以來都是一個人在舞池跳舞。我滿認同黃仁勳的評論,我覺得這點滿重要。

主持人:可見台積電的成功,不是靠自己單打獨鬥,而是把自己深深耕耘在供應鏈當中。就像台灣之所以成功,也不是只有自己,而是和全世界最優秀的人才合作,這洞見令人佩服。

張忠謀:我其實也想問米勒問題。你覺得,晶片供應鏈,在未來5年有什麼樣的變化?當然這裡有基本的假設,台海沒有戰爭、美中之間也沒有戰爭。你覺得,半導體供應鏈,接下來5年、10年後會有什麼樣貌?

米勒:從我的觀點來看,供應鏈有兩極分化的現象,也就是「中國」和「其他國家」這兩派。美國、日本有出口管制,這樣的發展,將使得供應鏈產生分化,目前看到許多公司與國家開始投資半導體,大筆投資在半導體產業上,我覺得晶片投資規模將愈來愈大,記憶體晶片集中在韓國、邏輯晶片製造集中在台灣,但這種集中化程度好像會慢慢降低。

張忠謀:我同意會有兩極化,我也看到供應鏈會有這樣的趨勢。美國開始推出一些晶片產業的政策,就是要讓中國晶片發展腳步能緩下來,我對於這點沒有什麼意見,我甚至可以說我支持這樣的方向。

我認為,在製造科技、製造技術方面,中國起碼落後台灣5至6年,我看過他們最先進的晶片及製造的困境,這些都是台積電5至6年前就可以製造的晶片,所以我認為大概有這樣的差距。

我當然支持美國政府的產業政策,讓中國發展的腳步緩下來,不過另一方面就是,像是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這些官員卻常說「台灣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美國友岸外包名單內沒有包含台灣,甚至不全然仰賴台灣,我想,這將是台灣一種困境,其實我也在思考為什麼。

此外,半導體也不只是國防產業,美國希望提升半導體產業的全球市占率,我的疑問就是,美國的目標是什麼呢?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右)首度公開表態,支持「美國延緩中國半導體技術發展」的政策。圖/Yahoo奇摩股市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右)首度公開表態,支持「美國延緩中國半導體技術發展」的政策。圖/Yahoo奇摩股市

米勒:這是很好的問題。過去幾年來,地緣政治升高,我們也看到日本、歐洲的考量,甚至是俄烏戰爭,當企業規劃時,也會判斷這些情況,現在的半導體產業要找到很微妙的平衡,晶片製造是需要經濟規模,若稍有差遲,全世界晶片都可能出現影響,更不用說天災風險,美國加州也像台灣一樣有地震。

大家更想要讓晶片製造多元化。多元化效應與集中化規模之間,要達到微妙的平衡。

張忠謀:我想,你剛剛沒有回答到美國的具體目標是什麼?為什麼美國要提出這個政策?不過我大概能想像到後果是什麼。

我們要了解晶片和半導體無所不在,主要源自於半導體成本節節降低,尤其電晶體成本降最多,是通縮最嚴重的零組件;但台積電製造基地移到美國,成本卻很高,比在台灣多了50%,而且成本似乎被低估,幾乎沒辦法延續成本下降的趨勢。

當成本上升、翻倍,想必會帶來發展影響,這樣對半導體要無所不在的情形,一定會有一些影響。

米勒:我完全同意您提到的效率、多元化製造之間的取捨,不知道其他地區成本如何?但看起來當規模做起來,或許成本就不會那麼高,供應鏈和政府之間不需要找到平衡,就歷史來看是生產效率來推動,進一步打造出大的經濟規模和生態系統。

主持人:全球化、自由貿易,對未來晶片產業衝擊的影響?

張忠謀:我想,這一點剛剛說得很多了。晶片產業中,全球化已死、自由貿易已死,可以觀察中國限制實體清單等。我支持這些作法,但另一方面,還有國安因素,包括製造業回流本土、供應鏈韌性的問題,我認為毫無疑問,半導體晶片產業全球化已死,自由貿易或許還沒死透透,但也瀕臨危機了。

主持人:您覺得對晶片有幫助嗎?

張忠謀:當然沒有,我提過,就是成本會上升;一旦成本上升,晶片從原來無所不在,成長速度不是停止、就是會趨緩,所以就進入了完全不同的賽局。米勒當初寫的這本書,他發現晶片如此無所不在,但寫完這本書,整個賽局又變了,就是拜這本書所賜吧。

延伸閱讀

張忠謀:支持美國晶片政策「讓中國腳步慢下來」!英特爾都一個人在舞池獨舞

台積電3奈米將到美國!張忠謀也解釋:恭賀習近平成就「是我自己的意見」

與習近平愉快互動、岸田文雄聊合作…張忠謀:賀錦麗對晶片特別有興趣

  • Yahoo財經特派記者 楊絡懸:專訪過台積電董娘張淑芬的藝術公益、側寫過英國前首相梅伊的政經脈動。相信不論是企業大老闆、小人物或社會角落,都有值得被記錄的故事,期盼透過深度和廣度的觀察力,帶來最宏觀的專業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