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股息吹降息風,市值型ETF風潮再起?高股息為何退燒?市值型比高股息ETF好嗎?|投資診聊室

高股息ETF退燒了嗎?2024年12月市值型ETF定期定額扣款金額達到61億元,超越高股息ETF的58億元,加上2025年0050大砍內扣費用、計劃分拆,以及多家投信爭相推出新一代市值型ETF產品,顯示投資風向略有變化。

本周投資診聊室就帶你來看:高股息真的退燒了嗎?市值型ETF一定比高股息ETF好嗎?

高股息吹降息風,市值型ETF風潮再起?高股息為何退燒?市值型比高股息ETF好嗎?(圖片來源:Getty)
高股息吹降息風,市值型ETF風潮再起?高股息為何退燒?市值型比高股息ETF好嗎?(圖片來源:Getty) (jayk7 via Getty Images)

高股息仍是ETF投資主流

目前,台股ETF投資人數至2024年底已達1061萬人,其中,高股息ETF的受益人數約為765萬人,占整體ETF人數的72%,代表在ETF投資人中,有超過7成仍會配置高股息ETF,顯示高股息ETF仍是投資主流。

不過,除了2024年12月定期定額扣款金額被市值型ETF超車之外,還有其他數據顯示高股息ETF確實有退燒跡象,例如:

2024年12月,元大台灣50(0050)單月新增5,727戶、富邦台50(006208)單月新增16,725戶;反之,高股息類ETF鼻祖元大高股息(0056)則單月減少2032戶。

明明00940(元大臺灣價值高息ETF)之亂才不到一年,為何到2024下半年高股息卻有退燒跡象?最大原因就是整體配息狀況不如預期。

高股息為何吹「降息風」?

高股息ETF族群在2023年整體表現亮眼,不少ETF現金殖利率超過5%,市場上也紛紛出現「季配」甚至「月月配」的ETF,帶動更多投資人在2024年爭相買進。

不過,高股息在2024下半年整體配息狀況不如預期,明顯縮水,反倒是台股2024全年漲幅約28%,帶動市值型ETF迎來一波明顯的漲幅。

高股息配息縮水的主要原因,就是台股市況表現太好,許多成份股股價上漲,導致現金殖利率下滑,這也影響了高股息ETF的配息結果。

尤其,有許多近一、兩年才成立的高股息新兵,由於誕生在台股高檔區間,當台股一產生波動時,累積的資本利得不足,經理人配出去的股息也會變得相對保守,必須拉長時間戰線來等待配息績效回穩。

市值型vs高股息孰優孰劣?

那麼,市值型ETF就一定比較好嗎?

光是2025年第一季,就有三檔市值型ETF新兵要募集上市,ETF老大哥0050動作頻頻,調降內扣分用、啟動分割機制,市值型ETF頗有成為新投資主流的味道。

市值型ETF與大盤績效連動,看的是長期的資本利得而非穩定現金流,當大盤表現好能跟著一起漲,市場震盪時也具備抗跌特性,不過要特別留意,市值型ETF要有明顯績效,必須長期投資到以「年」來看,若遇到股市下行階段,則時間還得拉到更長,考驗的是投資人的耐心與風險偏好。

至於高股息ETF則適合喜歡有固定現金流的投資人,每筆投資出去的錢都能在固定時間領到利息,可以帶來安全感,也不少投資人將其視為適合槓桿理財的工具;不過,投資高股息ETF要注意「殖利率不等於真正的報酬率」,含息報酬率也不一定永遠都是正的,要小心越配息、股價越低的情況。

市值型、高股息ETF各自有適合的族群與資金運用方式,例如:退休族、有大筆資金能創造足量現金流、槓桿理財者,適合用高股息;年輕人、小資族、資金規模小想長期累積者,適合投資市值型ETF。

以上只是大略的建議方向,實際狀況仍要看每位投資人的投資屬性、風險偏好與資金規劃。

不論是股海老手或是投資小白,面對詭譎多變的股票市場總是會有許多實務上的疑難雜症,卻沒辦法靠自己查詢到解答,Yahoo奇摩股市每周定期「海巡」新聞留言區、Ptt、Dcard等投資社群,挖掘投資人實際遇到的投資盲點,並邀請各領域專家前來診「聊」,也歡迎讀者們於文章留言區留下你的疑問,就有機會得到詳盡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