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傾銷+案場成案慢,國內太陽能產業腹背受敵,中美晶加速拓海外

【財訊快報/記者張家瑋報導】中美晶(5483)今日下午緊急召開記者會,針對稍早媒體披露強迫員工特休,做出說明。董事長徐秀蘭表示,由於宜蘭電池廠接單不理想、存貨量高,因此,於本月12日勞資雙方召開協商會議,目前都尚未定案,休假協商時間約2週半,即2025年1月7日至農曆年假前,並非長時間,受影響員工約100位以上,而該廠太陽能電池占總體營收約僅2%。過去每年平均太陽能電池進口數量約20%,現在進口量已高於30%以上,而進口第三地太陽能電池售價較國產低約三成,面對第三地電池傾銷國內,及電場弊案導致案場成案速度減慢。他不諱言,台灣太陽能電池產業正處於腹背受敵局面。

他解釋,中美晶大尺寸N型TOPCon超高效電池轉換效率25.5%,技術已上軌道,不僅品質優、可靠度又高,原對市場需求抱持很高信心,不過,後來發現國內電場成案速度比預期慢,而不少成案電場又是採購第三地進口模組,導致存貨逐月增加,原先規劃在明年1月6日前,僅將手中再製品完成,不再開新貨,如此對產線安排是最好的。因此,在這次勞資協商中,有幾項重點原則,員工年終獎金要足額準時拿到,且年前薪水不打折扣。

徐秀蘭說,政府對於淨零排放路徑未改變,太陽能是乾淨能源很關鍵來源,方向是正確的,且美國開始加稅封殺第三地太陽能電池廠,未來很多生產太陽能電池廠恐面臨關閉命運,這些廠未來20年對產品保證力度會越來越弱,台灣案場應該會盡量選擇本土製造生產太陽能電池,但最後並沒有等到,訂單進來速度遠比預期慢。

中美晶除了期盼國內案場能盡快獲得地方政府核准,各案場能多採購本土製造太陽能電池之外,積極布局海外市場,目前已很多案子正在洽談中。徐秀蘭說,台灣2024年太陽能總裝置量約1.8GW,美國一年裝置量達30GWM,市場相當龐大,而中美晶銷售國外占比低於20%,以台灣太陽能電池優異品質及價格,未來很有機會被美國市場所接受,中美晶正努力朝海外市場發展。

目前中美晶太陽能電池主要集中於宜蘭廠,而宜蘭廠也負責售電、案場規劃等業務,竹南廠產品線與宜蘭廠沒有連動性,不受影響,而竹南廠目前稼動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