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種植進度加快 CBOT玉米下跌1.4%
MoneyDJ新聞 2025-04-23 06:16:23 記者 黃文章 報導
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黃豆期貨4月22日上漲,小麥與玉米則是下跌,因美國作物的種植進度加快。7月玉米期貨收盤下跌1.4%至每英斗4.8325美元,7月小麥下跌0.4%至每英斗5.5025美元,7月黃豆上漲0.4%至每英斗10.46美元。
美國洲際期貨交易所(ICE Futures U.S.)7月棉花期貨4月22日上漲0.6%至每磅67.22美分,7月粗糖期貨上漲1.2%至每磅17.96美分。
美國農業部4月21日發布作物進度報告表示,截至4月20日,佔去年玉米種植面積92%的18個州,玉米播種進度較前週的4%增加至12%,高於去年同期的11%,以及過去5年同期平均值的10%。佔去年黃豆播種面積96%的18個州,黃豆播種進度較前週的2%增加至8%,高於去年同期的7%,以及過去5年同期平均值的5%。
佔去年棉花種植面積99%的15個州,棉花播種進度較前週的5%增加至11%,與去年同期以及同期5年平均值相當。佔去年冬麥種植面積90%的18個州,冬麥作物優良的比率較前週減少2個百分點至45%,低於去年同期的50%。佔去年春麥種植面積100%的6個州,春麥播種進度較前週的7%增加至17%,高於去年同期的14%,以及同期5年平均值的12%。
美國農業部4月21日公佈的每週出口檢定報告顯示,截至4月17日當週,美國小麥一週出口檢定量為510,250公噸,佔穀物出口總量的18%;較前週減少17%,較上年同期增加13%,主要出口市場為越南(133,279公噸)、墨西哥(89,273公噸)、菲律賓(64,683公噸)。自6月起的2024/25年度小麥累計出口量年增14%至18,812,554公噸。美國農業部4月報告將2024/25年度美國小麥出口量較前月下調40萬噸,預估將年增16%至2,232萬噸。
截至4月17日當週,美國玉米一週出口檢定量為1,702,813公噸,佔穀物出口總量的62%;較前週減少7%,較上年同期增加2%,主要出口市場為墨西哥(490,398公噸)、日本(437,602公噸)、韓國(206,613公噸)。自9月起的2024/25年度,美國玉米出口檢定量年增29%至39,217,199公噸。美國農業部4月報告將玉米出口量較前月上調254萬噸,預估將年增11%至6,477萬噸。
美國黃豆截至4月17日為止的一週出口檢定量為550,924公噸,佔穀物出口總量的20%;較前週減少1%,較上年同期增加24%,主要出口市場為埃及(173,272公噸)、墨西哥(101,074公噸)、中國(67,785公噸)。自9月起的2024/25年度,美國黃豆出口檢定量年增11%至42,670,517公噸。美國農業部4月報告預估2024/25年度黃豆出口量將年增7.7%至4,967萬噸。
中國海關4月14日公布的數據顯示,3月黃豆進口量年減36.8%至350萬噸,1-3月進口量年減8%至1,710萬噸。中國是最大的黃豆進口國,2024全年進口量年增6.5%至1.05億噸,創下歷史新高。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資深經濟學家徐天辰表示:「來自美國的進口可能已受到中美貿易爭端的影響,中國似乎已經完全停止從美國進口農產品。」
《日經亞洲》援引美國農業部(USDA)數據報導,自2025年1月16日以來,中國尚未新增採購美國的玉米與黃豆。根據美國農業部的數據,2024年,中國自美國進口了逾2700萬噸黃豆,價值128億美元。美國黃豆協會(ASA)ASA主席卡勒布·拉格蘭(Caleb Ragland)表示,與中國關稅衝突持續升級,令美國豆農感到憂心。
聯合國糧農組織4月4日報告表示,2025年全球小麥產量的最新預估為7.95億噸,與3月的首次預測基本持平,預計與2024年的產量數字相當。北半球主要生產國的冬小麥作物狀況與上月總體相近。在歐盟,官方數據預測小麥產量將達到1.355億噸,較上年度增長12%,原因是種植面積和單產水平都從2024年天氣導致的低點回升。
關於2025年粗糧產量前景,北半球的種植將很快開始,而南半球國家的大部分作物將在今年第二季度收成。預計2025年巴西玉米產量將有所增加,一方面是由於2024年末主季作物播種期前價格上漲帶來種植面積的小幅增長,另一方面則是單產前景看漲。在阿根廷,種植面積急劇縮小及降雨不足導致生產前景暗淡,預計2025年玉米產量將下降。在南非,創紀錄價格推動白玉米種植大幅增加,再加上年初以來天氣條件良好,支撐了市場對玉米產量將從2024年低點復甦的預期。
(圖片來源:MoneyDJ理財網資料庫)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MoneyDJ理財網